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据报道,1月10日,在北京市国贸桥东的北京电视中心施工工地门口,悬挂了一年多的门牌“民工之家”换成了“员工之家”。这一个字的变化却赢得了外地来京工人热烈的掌声。
这则并不起眼的“小新闻”,透着暖意,也见深意。
一字之改,体现出可贵的平等意识。一位在北京工作了6年的外来工说,“我们都是从外地来北京打工的,总觉得民工这个称呼有些歧视的意思,工地把‘民’换成了‘员’,让我们觉得很亲切,这才是一家人的叫法”。
曾经,农民工被称为“盲流”,农民工的言行举止,经常遭到城里人的白眼,甚至政策上的歧视;城市治安的隐患,环境的破坏,各种不文明的行为,都和农民工画上了等号。
农民工像候鸟一样迁徙、流动,城里人曾经排斥他们。但是,当城市缺少了他们的时候,又好像缺少了生气,感受到不便,甚至无法正常运转。每到春节,家门口卖菜的走了,小饭馆的服务员休假了,家里的小保姆回老家了,钟点工也不好找了……城里人渐渐发现,农民工的生活已经和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从排斥到接纳,从歧视到同情,再到平等,在一点一滴的细节变化中,我们欣喜地感受着社会进步的脉搏。
农民工也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是劳动者中平等的一员,一样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农民有了更多的选择。“务农”是就业,外出打工也是一种就业。当外出打工的农民不再被冠以带有歧视意味的特殊称谓,而成为城市中的一员时,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和谐。
春节将至,社会舆论格外关注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关注他们在城市所受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关注他们基本权益的保护,关注他们能否拿到被拖欠的工资,关注他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关注他们能否平安地回家过年……
一字之改,提醒我们的企业要学会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农民工,真正建立起和谐的劳动关系;提醒我们的劳动管理部门,要加大劳动监督力度,加大劳动执法强度,对涉及农民工的侵权行为即时监察即时处理。它同时也提醒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每个细小之处,都应该时刻牢记尊重与平等。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