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快过年了,银行也忙碌起来,许多劳务工要往家寄钱,他们遇到一个与往年一样的问题:往家寄钱咋这么难?
据《深圳商报》去年11月13日报道,媒体披露劳务工们“往家寄钱咋这么难”的疑惑后,深圳各大银行很快作出了回应:在汇款高峰期间,调整员工的休息时间,增加一定人力,在节假日开放所有的储蓄窗口,缓解因办理汇款业务人多排长龙的现象。
每到年关,劳务工排着长队往家寄钱的情景,是我们社会生活中极富特色的一幕。对于这些劳务工来说,这也是心情最舒畅的时刻。辛苦劳作了整整一年,不就是为了此时能够给家里寄回自己的劳动成果吗?让家里人能够用这笔攒下来的钱买些平日只能想想的“好东西”———衣服、食品,可以为孩子缴纳来年的学费,在温饱之余还有些零花钱,等等。这笔钱少则几百,多则几千,虽然在一些人的眼中算不了什么,但却凝聚着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爱,凝聚着一个农村家庭的希望。
这份好心情如果总是被“寄钱老大难”所打断,并且每年遭遇同样的问题,确实让人焦急与气愤。笔者与朋友谈及此事,朋友的解释是:银行既然企业化了,当然要计算成本支出,劳务工那点钱对于银行来说收益不大,麻烦不少,很难提起精神。笔者当时也觉得朋友说得在理。但第二天一看报纸,就推翻了之前的想法:你看,银行只需调整一下员工的休息时间,增加不多的人手,在节假日开放所有的储蓄窗口,情况就可以得到相当大的改善。
看来,银行为劳务工办理汇款的成本付出并不如想像的那么高,而且“劳务工寄钱难”问题也不是一个高难度问题,无须太多的智慧和精力。而“劳务工寄钱难”之所以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现象,恰恰说明:这不是一个“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做”的问题,银行的服务态度决定了事情解决的程度和速度。
以往,银行面对劳务工不肯放下身价,这很容易让人想起20多年前的“凭票买肉”时代。按照笔者的分析,在一个商业流通领域长期存在排队现象,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能提供的物资匮乏,卖方嗓门自然就大了起来,喜欢吆喝顾客“规矩点、老实排队”;另一种是资源虽然不少,但都被垄断,故此也“牛气”。学者评价说,目前国内银行业务还基本处于国有银行垄断状态。在这种“老子独大”的状况下,银行对外界变化的灵敏度往往很低。
拿“劳务工寄钱难”现象来说,一些银行其实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做了一些相关调整,比如在取款、汇款比较集中的区域增添ATM机,引导外来工多用电话银行等自助银行设备等。但问题是,这些措施劳务工似乎知道得不多。而增添人手、节假日开放全部储蓄窗口等措施却迟迟未动,非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才实施,这就表现出一种迟钝,表现出一种缺乏竞争的意识。
当然,我们并非是要银行为“劳务工寄钱难”现象负全责,而是说,这种“想不想做”由着自己的服务态度必须改变,因为,类似的现象在其它垄断行业其实也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想做,到头来必然对自身的良性发展产生影响。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