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输出,主要是考虑自己的利益。”普京在2004年12月23日对外界说的这句话,恰为克里姆林宫8天后的一项举措定下了基调。
2004年最后一天,俄罗斯总理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正式签署文件,决定由俄罗斯国营石油运输公司修建一条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泰纳线)。该管道建成后,每年的输油能力将达到8000万吨(约合每天160万桶)。
泰纳线的最终出炉,无疑意味着之前中国提出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到大庆)和日本建议的“安纳线”(安加尔斯克到纳霍德卡)的双双夭折。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凤凰卫视驻莫斯科记者卢宇光,他经过长期采访调查,揭开了泰纳线出台前后的真实背景。
最后的绣球
全长4300公里的泰纳线与安大线(2400公里)和安纳线(3765公里)相比,算是一项俄方本土版石油管线方案,共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从俄境内东西伯利亚距离安加尔斯克500公里的泰舍特,到距离中俄边境60公里的城市斯科沃罗季诺。这将在俄方专家论证结束后,于2005年上半年动土开工。二期延伸到哈巴罗夫斯克市,最后在日本海沿岸的港口城市、俄罗斯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纳霍德卡完成第三期工程。
俄方此次之所以抛弃安大线或安纳线的起点安加尔斯克而选择西北小镇泰舍特,对外宣称是因为安加尔斯克管线穿过的乌阔克地区属于联合国“世界遗产”,有不少珍稀动物,特别是只有当地才有的、科学观察和研究尚为空白的西伯利亚雪豹。管道的铺设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灾害,国内环保主义的抗议不断。而泰纳线则避开了这一区域,也保护了贝加尔湖地区。此外,泰舍特和安加尔斯克一样都在西伯利亚的铁路线上。
但在卢宇光看来,环保因素只是一个借口,从贝加尔湖以北铺设或以南铺设其实相差不大。值得注意的是,泰纳线的主干路线完全铺在俄罗斯境内,这是出于一种战略考虑,毕竟在其他国家铺设管线要冒一定风险。例如,目前俄罗斯出口到欧洲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天然气需从白俄罗斯过境,白俄罗斯使用的天然气主要从俄罗斯进口。而在去年,就发生过白俄罗斯违反协议,“抽取”过境管道中的天然气,并且拖欠向俄罗斯交纳天然气费用8200万美元的不愉快事件。
当然,尽管管线铺在自己领土上,资金还希望他国相助。据俄各大媒体报道,俄方抛出泰纳线后,希望能够吸引各国投资建设。中国就是俄方争取的首要出资对象。2004年12月30日,俄工业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突然宣布,根据与中石油签订的能源战略协议,俄罗斯愿意出让尤科斯最大的子公司尤甘科斯公司的20%股份给中石油。此外,日本等其他国家也在拉拢名单之列,包括在尤甘科斯也有股份的德国。
这并不是俄罗斯第一次抛出“绣球”。此前的安大线和安纳线,就已吊足了中、日两国的胃口。2002年,中国以日均536万桶的消耗量超过534万桶的日本,跃居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在安大线中,投资额一开始只定为9.5亿美元,后来调整到22亿美元。中国得到的“许诺”是2005年以后,俄方每年提供石油2000万吨,2010年后每年上升至3000万吨左右。
而在安纳线中,日本不惜投资126亿美元,后来又追加15亿美元。按计划建成后,日本每年将获得5000万吨石油,而且它将不再依赖中东,90%的石油由安纳线提供。但如今,最后提出的泰纳线成了确定方案,这也许是对俄罗斯的最佳之选。而对于此前为此忙碌奔波的中日两国而言,许多努力可能就要重新开始。
俄罗斯的“枷锁”
作为仅次于沙特的第二大石油输出国,俄罗斯一直希望扩张自己的石油运输管线:向西延伸到亚得里亚海,阿尔巴尼亚港口,克罗地亚和希腊;向北经白令海港口进入北美市场。此次石油管线方案的尘埃落定,无疑是为此迈出的重要一步。但卢宇光认为,目前存在诸多因素制约着泰纳线的最终实现。
一方面是俄罗斯能否参与国际油价的定价。俄方迫切希望在参与OPEC石油定价后,才完全考虑石油输出管线的论证和建造方面的工作。当外界为管线的哪个方案而争论不休时,俄罗斯国内的一切主要都围绕如何才能参与定价、用自身实力来影响油价的工作展开。对此,俄罗斯一直在积极努力,包括举行8个工业国家的元首谈判等。俄目前已掌握了德国方面的部分石油资源,也正在和英国壳牌商谈有关石油管线和天然气管线问题。
另一方面,俄罗斯并不清楚自己境内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储藏了多少石油。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2003年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为82.19亿吨,为世界第8大储油国,远远落后于世界第一的沙特355亿吨剩余可采储量。有专家预测,若按现在的开采量(2004年原油出口量约为4.21亿吨),2010年起石油储量就将面临枯竭的危险。而俄罗斯目前还没有能力和财力探明石油储备量。如果那位专家预测准确,可能到2010年只能满足中国或日本一个国家的石油供应。如果只是达到预期供应量的一部分,造价昂贵的泰纳线(约107.5亿美元)还不如铁路运输划算。
至于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铁路运输,也存在变数。俄方计划在2005年至2006年,把运输量提高450万吨至550万吨,逐步达到每年供应中国1500万吨的石油量。当卢宇光为此采访俄罗斯铁道部部长时,对方明确表示,俄罗斯其他公司将取代尤科斯公司为中国运油的计划,尽量在2005年就达到1500万吨。但卢宇光在远东地区实地采访后发现,当地的条件根本无法提供这样的运输量。尽管俄罗斯正在准备建立一条从安加尔斯克绕过贝加尔湖,到离中国约800多公里的铁路副线,但这并不是一年就能建成的。只有建成后,才有可能达到每年给中国铁路运输1500万吨石油。
谁是赢家?
“俄的对外石油管线之争,并不存在真正的赢家和输家。”卢宇光认为,俄罗斯以本国利益为主体建造泰纳线,需要大量外国资金的投入。因为各国都需要石油,总有愿意出资的国家。俄罗斯现在就在看各国反应。由于一期工程的终点离中国只有60公,中方已经表态,将于2006年在远东地区投资150亿美元。俄方也“投桃报李”,相应提出将考虑建造通往大庆的支线。
不容忽视的是,安纳线虽然出局,但泰纳线的终点仍在纳霍德卡,对日本还是很有吸引力。去年凸现的北方四岛问题,为俄日关系蒙上一层阴影,这引起日本朝野对在俄进行大量投资建立安纳线的质疑。今年第一季度,普京将访问日本,希望俄日关系有所回升。目前,尽管日本在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都有自己的产业,但当地厂家的后端、维修设备等仍由日本控制。这更多算是宏观、名义上的投资。因此,俄方希望日本能拿出更多的现金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可见,俄日双方都有求于对方。
在卢宇光看来,如果存在真正的赢家,韩国可能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10月,中日韩俄四方在俄罗斯开会,商讨从纳霍德卡开始建设一条水下油管进入韩国。尽管输油管线建到纳霍德卡这里可能还要等若干年,但之前的线路都是中国和日本方面在投资。只要能够延伸到纳霍德卡,韩国只是搭便车,投入小部分资金就能建立水下管道。此外,韩国在远东地区不少城市投资设厂,特别是制造业、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投入大于中日两国。而且很多远东居民是朝鲜族,韩国“和风细雨”的举措反而更能赢得俄罗斯的芳心。它现在需要的只是耐心。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