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李达昌,曾任四川省副省长。许多人记住他的名字,是因为他身处官场,身居高位,却做了一件“淡泊”之事——从2001年开始,先后3次向组织上递交报告,希望自己能从副省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回到原先工作的西南财大任教。2003年1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当时,在接受采访时,他如此表明自己的“心迹”:“我卸任任教,不是心血来潮,不是官场失意,不是别出心裁,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选择,不值得大惊小怪。”在当官的种种好处人人尽皆知,连报考国家公务员都要挤破头的如今,如此“反常”之举焉能不让人大惊小怪,钦佩与赞叹之声顿时响成了一片。
时间真的能够辨别一切真伪。日前,李达昌因涉嫌滥用职权挪用1亿元专项拨款,并造成巨大损失已被司法机关逮捕(见1月18日《中国青年报》)。如此“急转直下”,相信许多人都会被惊得合不上嘴,甚至晕头转向。
正因为自己屁股上有屎,所以才要急寻出路,才要把话说得越好听越好。现在看来,李达昌当初也许真就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就想溜之大吉,如此情势之下,他虽不是“实话实说”,但说的确实是“心里话”。民众深信不疑,并大加赞叹,也实在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领导多是“神龙见头不见尾”,民众看领导就像“盲人摸象”,只能从一个角度,甚至一条缝中看,看走了眼实在不足为怪。再者,我们的制度设计,总是从“善”出发,总以为当官的都是正人君子——一个人,如果连官都不想当了,还能做出什么丑事?于是,辞官就让他辞吧,“离任审计”要么免了,要么走走过场。否则,1亿多元的缺口,能审不出来?不像人家国外那样,认定“总统也是靠不住的”,不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制度设计得“密不透风”,倒是做到了“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另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官场一直被视为是非、污浊之地,有“读书人”舍弃高官厚禄,“挂印而去”,教坛执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人们固有的传统心理对知识分子清高气节的企冀,终于出了一个,不免欣喜过度,头脑发热,失去应有的判断力。
古人教导我们,正确认识一个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但如今的有些官员,“表演天赋”实在是惊人。我们的一些新闻工作者又总是“单纯得可笑”,贪官怎么“假戏真做”,他们就怎么“广而告之”,真相大白了,大家都觉得“很受伤”。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上当受骗多了,就如同接受“挫折教育”一样,人总会变得理智、坚强起来,也会慢慢寻思防骗的办法。这样说来,李博导倒是免费给我们上了一课。对此,笔者要说声谢谢!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