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外资通过大规模并购具有地域垄断性的行业,获取定价权。
可能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外资企业有可能将控制我们的物价水平。
“人们普遍认为啤酒价格上涨和粮食价格高企有关,实际上并不完全有这个原因,外资通过并购获得了对这个行业的定价权,也使得近几年来价格稳步上升。水泥行业也是如此。”兴安证券副总裁吴冲认为。王从1996年开始就在当时中国最大的券商君安证券从事并购业务,深谙外资在华并购重组的那些老谋深算的战略意图。
“外资十分青睐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那些高壁垒行业”,所谓高壁垒行业实际上就是那些在地域和资源上拥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中国企业。这些企业因为天然的垄断优势,往往受到地方的保护,从而导致效率不高。但并购这些企业使得外资能拥有了一定范围的定价权,为此,他们甚至愿意付出行外人看不懂的天价。”
根据至今仍在执行的2002年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相关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力生产及供应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信息技术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石油化工业、金属加工业等等。
不难发现,政府鼓励的这些行业多为资源型的“高壁垒行业”。在这一点上,这个政策与外资是一拍即合。
以啤酒业为例,中国啤酒市场的地区分割特别严重,在某一个地区常被某一个企业的品牌所垄断。1984年外资啤酒首次进入中国,但是绝大多数外资啤酒企业不能适应中国的地方保护、地区封锁,无法和受到保护的地方企业竞争,纷纷溃退。
2003年底以来,外资啤酒公司开始改变策略,纷纷以资本渗透的方式向中国啤酒市场发起的第二轮攻势。
2004年7月9日,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美国AB公司获得了哈尔滨啤酒已发行股份99.66%的股权,以50多亿港元的价格,如愿把中国的第四大啤酒企业——哈尔滨啤酒(0249.HK)收入麾下。在这场争斗中,AB公司的竞争对手是SAB公司。
经过近两年以大规模并购,现在这两家公司都已拥兵自重。AB公司拥有的旗舰品牌百威啤酒,目前已占据中国高端啤酒市场50%的份额。目前AB公司部分持股企业包括百威、青岛、哈啤和金星,其主要势力范围包括中原地区、山东、东北;而SAB则通过华润啤酒四处扩张,SAB公司持有华润啤酒总公司49%的股份,目前形成了东北、西南、华中三大主市场。
实际上,两家国际企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中国啤酒市场的价格。由于在中国各地的啤酒公司都拥有自己的股权,因此两巨头更加注重各公司之间的差异化布局,而非相互压价竞争,啤酒价格联盟更易达成。
另一个行业是水泥行业,水泥是2004年中国政府重点宏观调控部门。
但是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的区域保护、恶性竞争、盲目投资,导致水泥投资在一些区域上过分集中,甚至部分地区的产能供过于求。如北京周边地区2002-2003年已建成和将要建成投产共24条生产线,新增熟料能力近2000万吨,加上其他区域进京水泥的快速增长,北京市场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水泥产能大于需求的状况。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市场情况表明,北京的水泥价格仍然上涨30%。
这里不难看到外资并购的身影。全球建材巨头法国著名建材集团拉法基拥有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在当地市场占有率达到70%。拉法基大部分业务已经覆盖了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由于水泥具有非常强的销售区域性,且受合理运输半径的约束,因此水泥行业是一个地域性的高壁垒行业。拉法基的水泥价格在北京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价格不容易受市场供求的左右。
基于此,国际水泥企业对中国广阔的市场觊觎已久。中国加入WTO后,国际水泥企业对进入中国的兴趣大增。最早到中国投资水泥行业的是日本小野田水泥公司(即后来的太平洋水泥)。大连、秦皇岛、南京、上海、山东、陕西、云南都有小野田水泥公司的影子。目前,太平洋水泥是中国第六大水泥企业。
拉法基除北京外,还拥有上海、广东三水、浙江绍兴、南京、青岛和成都等地10余家水泥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并控股。
当这些外国大公司通过并购国内公司,获得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对市场具有足够影响力的时候,便可以单方采取限制竞争的经济行为,如单方涨价、限制生产数量等。
这种情况还不仅仅发生在水泥业身上,房地产业也正在显现苗头。
尽管中央一再控制房地产投资增长,但外商投资企业似乎充耳不闻。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外商房地产投资增速惊人,仅2004年1-7月,外商参股公司、外商独资企业、外商合作企业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87.4%、60.3%、60.1%,远高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
在房地产“泡沫”呼声最大的上海市,也是外资在该领域并购表现最活跃的地区,而且似乎是宏观调控的越厉害,外资就越活跃。
由摩根史坦利房地产基金注资的上海盛融公司将眼光锁定在上海房地产企业的并购;美国雷曼兄弟、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美国洛克菲勒等著名的跨国房产投资基金也纷纷进入上海,与上海房产发展商达成紧密型合作,一些项目已经进入了实质操作阶段。目前,上海已经有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主动表示愿意拿出土地与国外基金合作。
外资对房地产业的狂热除了高利润、货币投机外,还有一点考虑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房地产业具有一定的地域垄断性,并与地方政府利益相生,如果能够取得垄断地位,在房子价格上消费者就似乎没有谈判地位,那么就等于掌握了定价权,掌握了超额的垄断利润。
2005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最担心的莫过于原材料等上游产品是否还会继续涨价,这种价格的上涨是否会持续的转移到下游消费品。而价格的上涨无非是货币因素和非货币因素造成的,如果是货币供应量的投放过大,周小川是可以直接控制的。但是如果是那些已经融入中国实体经济中的外资,不断获得定价权地位,那么他们所带来的价格高走能力是不好控制的。(详情请见《经济》杂志1,2月合刊号)
延伸阅读
发改委表示:中国今年面临六大物价上涨压力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处长徐连仲日前在分析2005年中国经济总体运行趋势时指出,国内物价仍面临六大上涨压力,有关部门应引起足够重视。
压力之一,上游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升,对下游产品价格和价格总水平上涨累积的压力加大。
压力之二,政策性调价因素将明显增加,对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加大。阅读全文
明年中国将有轻度通胀 物价满意度将创历史新低
今年以来,价格水平的高位趋势牵动着人们的神经,我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也围绕着价格水平展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放在明年经济工作的首位。明年物价调控目标为4%,基本与今年持平。
中国人民银行的在12月份的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为-16.2,创下历史新低。而最新资料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涨幅是9个月以来最小增幅,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也出现回落态势。CPI和PPI(生产资料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涨幅双双回落,使人们对明年物价回落有了新的盼头.
阅读全文
调查显示物价上涨已使低收入人群感到明显压力
物价上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去年11月进行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显示,总体上,2004年我国居民对物价的承受能力较2003年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小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对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感受明显。
此次调查是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城镇地区)和整群抽样方式(农村地区),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沈阳7个城市,诸暨、长乐、北宁、辛集、临湘、彭州、兴平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3859名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阅读全文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