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CEPA为香港银行业开拓内地市场创造新的空间。据悉,目前香港银行业在内地拥有的营业性机构已占到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一
随着中信嘉华上海分行日前正式开业,一直以深圳为主要据点的香港"二线"银行开始出击内地的金融重镇------上海。尽管深知北上的直接目的绝非寻求与跨国大银行的直接抢单,但CEPA框架下的政策优惠,还是让中型香港银行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有助于拓展其生存的北上之路。
登陆
从时间上来说,本月18日正式开业的中信嘉华银行上海分行算不得CEPA实施后登陆内地开设分行的第一。但仅凭"中信"的番号以及率先登陆上海这两点,中信嘉华这一分行的设立还是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资料显示,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为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中信国际金融控股54%权益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持有。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中信公司在内地的网络和优势,把握中国加入世贸带来的商机,中信嘉华在2002年2月宣布重组集团架构,重组成金融控股公司,统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三项业务。同时,该行还于2002年2月与中信实业银行签订合作意向书,建立长远的全面业务合作关系。
2003年7月,香港与内地签订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为香港银行业开拓内地市场创造新的空间。为了立即打入内地的外币市场,并争取更有利的策略性位置以享有CEPA带来的益处,中信嘉华于2003年10月宣布,斥资约90万美元(约699万港元)收购中国国际财务有限公司(深圳)的全部股权,有关收购于2003年12月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同时,该行与中信实业银行合作推出的"中信STAR"信用卡也于2003年底在内地面世,发挥了中信集团金融业务的综合优势及品牌效应。
目前,深圳的中国国际财务已经递交了人民币业务的申请,等待批复,其由此也成为中信嘉华珠三角的主要业务据点,在上海分行开业后,将与之遥相呼应,构成了内地的两大业务支点。据中信嘉华银行执行副总裁兼中国业务主管万红介绍,新成立的上海分行将专注于建立长三角的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基础。目前主要从事面向各类客户的外币业务,其中期目标则是在开业三年内取得稳定的业务增长,以便在2006年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时,可以成功取得人民币业务牌照,向内地企业及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
利好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实施后,在内地设立分行的港澳银行总资产要求从200亿美元降为60亿美元,设立当地注册机构的母行总资产要求也从100亿美元降为60亿美元。
此前,内地关于外资银行设立分行的规定一直沿袭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按照条例,"(到中国内地)设立外国银行分行,申请者提出申请前1年年末总资产不少于200亿美元。""香港、澳门和台湾的金融机构在境内设立和营业的金融业务机构,比照适用本条例。
如以200亿美元的尺度衡量,香港真正符合标准的华资银行只有东亚银行一家,其他香港本地银行都将被排斥在内地市场之外,像如汇丰、渣打、恒生等在香港实力雄厚的银行,其实都是有国际资本背景的国际银行。
据悉,在总资产要求降低之后,香港有资格进入内地的银行新增了8家:上海商业银行,永亨银行、永隆银行、中信嘉华银行、大新银行、工银亚洲、道亨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它们都成了CEPA的受惠者。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内地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已达到13个,银监会将优先考虑港澳银行在这些城市开立分行并经营人民币业务。有关人士透露,中国银监会已批准5家本港银行根据CEPA规定的优惠条件在内地设立分行,分别为永隆银行设立深圳分行、上海商业银行设立深圳分行、大新银行设立深圳分行、永亨银行设立上海分行、中信嘉华银行设立上海分行。其中,香港永隆银行成为CEPA实施后首家获准在内地筹建分行的香港银行。
远景
截至目前,约九成总资产达到CEPA规定的香港银行已获准进入内地。与此同时,银监会还按照CEPA规定的优惠条件批准了26家香港银行内地分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申请。还有多家香港银行早就在深圳设立了称谓不同的办事、代办机构等,而CEPA的签署,则为业务的拓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和法规依据。
银行界人士表示,CEPA为推动两地经贸关系的发展,为支持和促进香港银行在内地开展业务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和措施,开拓内地市场已成为香港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报道,目前,香港银行在内地共拥有58家营业性机构,包括45家分行、10家支行,1家财务公司,2家合资银行,约占在内地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四分之一,是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香港银行在内地还设立了24家代表处。
中信嘉华银行董事、总裁陈许多琳表示,CEPA将继续为香港银行业带来了莫大商机,中信嘉华已制定了全面的中国业务发展蓝图,凭借中信公司在内地的优势和网络,未来银行将继续与中信旗下的金融机构多方面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发挥中信品牌和协同效应,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她毫不掩饰这份优势:"凭借中信公司的庞大后盾,本行将比其他香港中型银行更具竞争优势。"
然而,并非所有的香港银行都拥有这样的先天优势。分析人士指出,香港本土银行缺乏规模优势,其在内地的分行数目不多,没有规模效应,无法与汇丰、花旗等大银行相比。此外,国际银行借收购香港中小银行进军内地的情形大量出现的机率也不大,因为大的银行总资产都超过200亿美元。
客观地说,凭借CEPA政策待遇进军内地的绝大部分香港银行在市场全面开放后,其所仰仗的政策效应也将有所削弱,在整体外资银行的竞争格局中,更持久的竞争力还在于银行自身的规模和特色。
( 责任编辑: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