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化步伐,调整北京经济结构”的论述,昨天仍成为政协委员热烈讨论的话题。著名经济专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委员告诉记者,北京的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要有别人不可替代的“核心知识产权”。根据北京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这五大行业,应尽快促使“核心知识产权”本身产业化。
刘伟坦言,在核心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保护方面,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单以企业申请专利为例,国际金融巨头———花旗在进入中国之初,就申请了20项专利,仅说明书就长达1400多页,而中资银行专利总数不过也才十几项,这样一旦花旗专利申请成功,将会使中资银行处于两难境地:不用花旗的专利,竞争上没优势,用了又可能涉及侵权。”
“在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不管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对知识产权的要求都非常强烈,因为一个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能会碰到众多侵权的问题制约经济的发展。所以北京现在更应未雨绸缪。”
刘伟随后还分析了北京最需要建立“核心知识产权”的相关产业。他表示,北京现在的工业门类147个,其中重化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分别为62%和38%。作为一个缺水缺电的城市,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显然与北京的经济条件是不相称的。所以“核心知识产权”的提升,应重点开发培育计算机及网络、电子及通讯、生物工程和医药这些高科技产业,汽车制造业等领域应充分利用北京会聚了科研创新、人才等多种优势,培养核心竞争力。对于那些不利于北京发展的产业,则应强调研发在北京、加工基地在外地的“总部经济”模式。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