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年伊始,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再起“硝烟”。
半个月不到,去年曾力拼人民币理财业务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半数重开战局,另外3家民生、招商、华夏银行杭州分行也是蓄势待发、择机入市,而一直袖手旁观的国有商业银行也按捺不住终于要出手了……
人民币理财悄悄“变脸”
经过去年下半年一番角逐,各家银行对人民币理财市场水深水浅及同行间相比拼的路数可谓了然在胸,因而此番“重上战场”力求避短扬长,所推出的产品更具针对性:中信实业银行“短平快”的意图很明显,新推产品期限最长的也仅一年;而光大银行正好相反,走的是中长期路子;兴业银行产品覆盖层面虽然较全,从3个月、半年到2年不等,但其附加的条件颇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不仅不配比储蓄存款,还可提前赎回或进行质押贷款。这样一来,人民币理财品此前受人诟病的不得提前终止、资金流动性差,购买时需按比例搭配储蓄等“先天不足”就基本解决了。
从同质化走向差异化,对于人民币理财品的悄然“变脸”,业界的普遍看法这是投资群体分层的结果。中信实业银行杭州分行业务经理韩磊认为,人民币理财作为一条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渠道,尤其适合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所以刚开始时热衷购买人民币理财品的大都是中老年人,但现在随着日趋增多的年轻投资族“加盟”,投资群体已出现分层趋势。一般“银发族”偏好一、二年期的中长期产品,而年轻人及购房者、生意人则大多倾向于3个月、半年期的短期产品,他们需要的是保证资金灵活性前提下的稳定收益。从这点看,银行追求产品差异化可以说是根据市场“量体裁衣”的结果。
国有银行不甘当“看客”
面对日益红火的人民币理财市场,国有商业银行终于坐不住了。
迄今为止,涉足人民币理财业务的6家银行全部是股份制商业银行,未见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身影”。但诸多迹象显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参战”人民币理财业务只是个时间问题了。据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有关人士透露,农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发进展较快,其“本利丰”个人理财产品目前已成形,很快就可获批推向市场。另外,中国银行也在积极申请开发、设计自己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人民币理财品从去年10月开卖至今,全省已有超过10亿元的储蓄从四大国有银行及未开办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转移”到了6家开办此项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果不愿坐视自己的储蓄继续流失,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参与其中了。
从更深层次看,国有银行欲“染指”人民币理财的真正动机,却在于着眼长远即谋取中间业务这块未来的银行业务“高地”。省银行业协会负责人认为,银行一直是靠传统的信贷业务“吃饭”即以存贷款利差来赚钱,但业务结构品种、盈利模式的单一也造成了银行经营风险不断加大。相比之下,像个人理财、基金托管等风险小、收益高的中间业务逐渐成长为银行利润的新增长点,理所当然将成为各银行必争之地。事实上,人民币理财业务的推出正是银行以利率市场化为工具为客户提供分层次、差别化服务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银行进军中间业务的一个强烈信号。在这种背景下,身为银行业“第一集团军”的国有商业银行岂能无动于衷?
人民币理财的新年建议
2005年人民币理财将继续受市场热捧。针对人民币理财市场的一系列变化,理财专家也给广大投资者提出了建议——
尽量选择中短期的理财产品。由于不排除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而多数理财产品不能提前终止、支取,投资者应尽量选择期限在一年内(含一年期)的产品,既能保证稳定的较高收益,又能规避利率风险,保证了资金的灵活性。
正确看待产品的收益。目前一些银行仍以组合理财的形式出售产品,即按一定比例搭配储蓄,而一些银行推出的不配比理财产品虽不存在这一问题,但也要弄清银行是否另设有附加条件,比如要收产品管理费或划定购买金额“门槛”等。
购买前看清产品细则。由于理财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各家银行在产品功能、服务开发等方面不尽相同,投资者应仔细比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品种,以求最大化地增加投资收益。
( 责任编辑: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