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信达新任总裁田国立上任后首次公开亮相。他说,这是中行一直都舍不得剥离的不良资产
本报记者吴慧发自北京
昨日(1月31日)下午2点,中国信达资产公司在北京保利大厦召开215.16亿元中国银行(下称“中行”)可疑类贷款资产的批发处置推介会。这是中行1498亿元可疑类贷款资产自去年6月被信达竞标收购后首次向公众推介,也是自去年年底资产管理公司“审计风暴”后,国内首次银行不良资产批发处置。昨天,财政部、央行和银监会相关司局官员均到场讲话,可见对其重视程度。
信达总法律顾问、市场开发部总经理许志超表示,信达此次采取了分城市和分行业的多样打包方式来培育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此次向国内外投资人批发处置的16个资产包,债权总金额为215.16亿元,涉及8个地区1484户债务人。资产包涉及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其中北京地区的6亿元资产项目全部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些资产包平均保证和抵押贷款比率超过87%,大部分资产包可疑类贷款金额分布在少数大项目上,贷款分布比较集中。
不同以往的是,此次8个地区中,天津和青岛两个地区的资产包分别聘请了安永和德勤两家国际著名中介机构担纲财务顾问。摩根大通公司副总裁孙永红表示“非常喜欢”这样的方式,“这样投资者能够获得资产包的相对真实竞标信息。”此次推介会还吸引了国内外80多家投行和战略投资者的注意。许志超表示,其他6个地区由信达直接处置的资产包也将是透明的,对中外投资者一视同仁,“我们标书是中英文对照的,中外投资者的待遇、权利都是一样的。”
昨天的推介会也是信达新任总裁田国立自去年10月初上任后首次公开亮相。田表示,信达公司将以这次公开招标为契机,积极推进中国不良资产批发处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去年6月21日,信达中标收购中行、建行合计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开始进入商业化运作。此前,根据财政部的要求,信达必须在一年之内把这些不良贷款打包批发出去,其余三家资产管理公司有权优先购买。此后,信达、东方、长城三家就建行1300亿元可疑类贷款的批发问题久议不决。最终于去年11月29日,信达与东方签署《债权转让协议》,将从建设银行剥离的1300亿元可疑类贷款批发给东方。为此今年1月5日,财政部专门发出《关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可疑类贷款有关问题的通知》,专门对这笔可疑类资产的处理问题作出了规定。
直到今年的1月末,信达才公开推介中行剥离的可疑类贷款。信达竞标收购的中行可疑类贷款,是中行经过1999年和2004年两次呆账剥离后出售的可疑类贷款,这些不良贷款形成的时间短,贷款决策的商业化程度较高,贷款分类标准更明确,贷款手续也相对规范。有担保贷款约占86%,其中保证贷款占46%左右,抵押贷款占40%左右。贷款比较集中,其中5000万元以上客户占总金额的60%左右,1000万~5000万元客户占总额的25%。田国立在会议致词中也曾脱稿介绍,“这是中行一直都舍不得剥离的不良资产。”正是考虑到中行这笔可疑类贷款的商业处置收益较高,信达没有采取类似建行1300亿可疑类贷款整体打包给资产管理公司的做法。许志超说:“亏本的买卖我们是不做的。”
信达公司这次批发处置的资产大部分将于今年2月底之前完成卖方尽职调查,3月初进行投资者注册和买方尽职调查,3月底之前开始公开招标。
去年12月28日,银监会、财政部、央行通报了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剥离、管理和处置过程中的违规问题,并要求各资产管理公司抓紧整改。国家审计署已查出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各类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资金700多亿元,发现案件线索38件、涉案资金67亿元。银监会、央行及审计署等部门将成立清查小组,专门处理资产管理公司资金问题。
财政部一位官员昨天对记者表示,尽管信达作为中行和建行可疑类贷款的一级批发商得到了各方面认同,但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今年国家审计署的报告一发布就会明了的。”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