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到目前为止,首先开始的价格改革仍然极不彻底,成为了导致中国经济畸形发展的罪魁祸首。我们可以选取三个比较有代表意义的价格来说明今天的中国价格如何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商品领域选取电力价格做代表,在金融领域选取货币价格——利率做代表,在经济管理领域选取人力价格做代表。
电价过低是经济过热的燃料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说,尽管契约能被单独计算或识别,但除了在某些不同寻常的情况下,从任何经济学意义上看,一个企业是不能单独被识别的。这是因为在一个自由企业的社会中,大多数经济活动是由契约联结的,而要告诉人们一个企业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是困难的。
所以,从一个循环的经济系统来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单独存在,而最近出现的煤炭价格高涨,而电价的波动则异乎寻常地迟钝。近几天,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称,煤电油运供需紧张的矛盾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而且随着季节变化会更加突出。这也就是说,2005年的中国经济将继续面临着能源紧缺的严峻问题。
政府部门对电力价格的控制实际上是一种官僚资本经营模式,而不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因为价格的决定是由市场的供求双方决定的,作为具有战略地位的基础产品,在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即使需求和供给双方需要谈判,政府部门也应该是尽量促使和保证双方谈判的公正性,而不是参与价格的具体决定,这是对企业生产行为的干预,是属于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行为。
电价形成机制的畸形不仅仅造成了煤炭行业怨声载道,而且造成了当前的高能耗产业,比如制铝、炼钢等行业的飞速发展,进而引起了投资过热。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的原材料价格应声而起,中国经济过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都被国际市场拿走了,而国内的煤炭行业不能得到超额利润,也无力改善工作条件,导致了恶性矿难频发;而冶炼行业也在电力价格过低和利率过低的条件下产能过剩,最终面临残酷的价格战,并导致了银行的贷款大量成为呆坏账。
利率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
本轮的经济过热不仅仅是由于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的畸形导致的,更主要的是由于货币价格——利率形成机制的畸形造成的。实质上,当前的利率形成机制与中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所执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国家调配资金基本上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在去年十月提息的同时,政府部门“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这可以说是对宏观经济要求人民币利率逐步实现市场化的一种回应。
2000年,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公布了中国将用3年时间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在今年一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发布了题目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报告,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完成。
首先,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从法律上突破了存款利率必须由金融当局直接管制的规定,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逐步放宽以最终实现市场决定利率,逐步放开金融商品的利率可由各银行自行制定。再者要确立自由化的顺序,在推动金融自由化和开放资本市场的初期,金融自由化的顺序应该是:先强化金融检查体系,再将国有银行市场化,最后是准许新银行的设立,最终实现金融市场的自由交易。最后,中国目前采用渐进式改革思路还是要坚持,但是要加快速度,慢行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人力资本价格的复杂问题
电力价格和利率价格都是属于商品领域的比较单纯的价格问题,牵涉到的主要是利益分配。而人力资本价格则是涉及到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考量的人力资本价格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外来打工者的人力资本价格,另外一个是国有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价格。
外来打工者是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也是中国二十多来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根据广东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调查,自从1990年以来,外来打工者的工资收入水平基本没有上涨过。这种情况最大的问题是当地的政府部门不能为这些流动性很强的工人价格工会等保护工人利益的组织。
因为地方政府官员的主要政绩考核目标是促进GDP增长,为了保证自己的仕途升迁快速,甚至勾结外资欺压外来打工者,所以,保护工人利益对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这是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做的事情,却没有几个政府官员愿意去做,造成了国际资本联合地方政府压低中国人力资本的价格。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带血的,并且造成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是国有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贪污腐化成为了当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难题。原因很简单,政府对企业经营行为的过度干预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是官员,而不是职业经理人,对股东的资产并不负责任,他们只会对自己的仕途升迁负责。这种情况导致了中国的国有企业不仅仅竞争不过发达国家的国有企业,甚至竞争不过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国有企业。
如果按照市场化运做,很多国有企业可能利润率并不高,但是,它们仍然可以存活,而不会出现爆出的贪污腐化案件可以撼动整个企业。国有企业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脑力劳动理应得到如同私营企业家一样的利益尊重,而不能成为仕途发展的资本,必须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政府行政部门的升迁隔离。
中国价格的很多改革都不彻底,没有市场化的指导原则,妄图在市场经济中走出非市场经济的道路是不太现实的选择。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