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一语激起干层浪!银监会2005年工作会议简报中的一句“抓紧实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并激发了邮储银行有望在年内浮现的种种猜想。
银监会的一家之言
银监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外界有关邮储银行的种种说法,缘于刘明康主席在此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今年,银监会将根据国务院关于邮政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将其纳入银行监管体系”。
“刘主席是在讲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时候提到邮储的。在工作报告中,只有不到一百个字,占很小的篇幅,它肯定不是银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这位人士说。
其实,邮政储蓄业务早已在银监会的监管视线之下。在银监会的银行监管三部,就专门设有邮政储蓄监管处。有知情人士透露,正是该处在具体负责邮政储蓄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正在制定中的方案,在改革模式上的确倾向于组建商业银行。但该方案只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银监会提出来以后,还要再交由其他部门讨论、论证,最后的拍板权在国务院。”
其他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特别是邮政储汇局的东家——国家邮政局和信息产业部。根据目前的建制,邮政绩汇局直属国家邮政局,是其二级单位,各省(区、市)设邮政储汇局,隶属于本地区邮政局;而国家邮政局又归信息产业部管理。国家邮政局邮政储汇局下设八个职能处室。
到目前为止,对于组建邮储银行的种种说法,邮政部门有关人士均以“没有听到这个消息”、“没有收到有关文件”、“这只是银监会单方面的说法”等作答。
与刘明康的讲话形成鲜明对应的是,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邮政局长座谈会上。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也有一个了主题报告。该报告明确表示,要“坚持发展储汇业务的信心不动摇”,其中并未提及邮储银行的事。
第五号吸储大户
2005年,我国的邮政储蓄步入其恢复开办的第19个年头。根据邮政储汇局提供的资料,邮政金融从事的是零售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城乡居民大众。
截~2004年6月末,邮政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居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银行之后,其市场占有率达8.99%。全国办理邮政储蓄的网点达3万多处,邮政储户有2.7亿户。并且,由邮政储蓄业务延伸发展出以下许多中间业务。
按照国家邮政局的规划,2005年邮政储蓄要力争实现存款余额新增1500亿元、绿卡异地交易和汇兑金额超过万亿元、代理保险代收保费400亿元的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国内排行第五的吸储大户,邮储并不能吸纳公司客户的资金,也不能用于放贷。从2003年8月起,邮政储蓄资金开始自主运用,一改以往长期被央行“包养”而享受高转存利率下的“旱涝保收”状态,邮储新增存款开始投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及进入同业资金拆借市场。按照国家邮政局的说法,“资金收益水平不错”。
邮储银行难破土
长期以来,邮储机构“只存不贷,坐收利差”的运营模式,再加上各地邮储网点纷纷采取变相加息、擅自增设分支机构等手段吸收存款,一直备受诟病与非议。因此,成立邮储银行是有关部门一直以来的想法。
早在199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央行就提出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到1999年,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明确批复表示同意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但此后就没有了下文。如今,承继央行银行业监管职能的银监会只不过是“旧话重提”。但多数专家对此并不看好。
专家指出,“除了吸收民间存款的能力较强外,邮储机构目前在其他商业银行业务上一点优势也没有。将邮储机构改制成邮储银行,其难度不亚于新建一家商业银行。银行必须的风险控制、信贷管理等机制都是现在的邮储机构所不具备的。”
中国社科院专门研究邮储的学者曾刚认为,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背景下,邮储银行短期内难有破土的可能。因为在改制为商业银行后,邮储上万亿元的资金将可自主运用,这将对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造成很大冲击。
一个更为敏感的原因是,邮政储蓄是整个邮政的盈利大户,占邮政收益的30%左右,如果将其剥离出来,那么会对邮政系统的影响巨大。事实上,在邮政和电信分家之后,邮政服务的亏损只能靠邮政储蓄等暗补。在未找到有效的补亏办法前,邮政储蓄不可能与邮政彻底分家。“如果邮政态度强硬,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进程就会很慢”,一位分析人士称。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是邮政改革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解决。而其改革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将邮政服务和邮政储蓄业务剥离开,先分账核算,再并账补亏。第二步才是在条件成熟时,成立由邮政控股的储蓄银行,完全独立核算,而普遍服务的亏损由财政明补。“两者未彻底分家前,根本谈不上组建邮政储蓄银行”,他如是表示。
他认为,“邮政储蓄是否要办成商业银行值得探讨。我们需要的不是多一个普通的国有商业银行,而是一个能够向不发达地区和偏远的农村地区提供普遍性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