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万事达估计:中国EMV智能卡升级总成本约为395亿元
本报记者蔡臻欣发自上海
中国银联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原人行上海分行科技处处长邵臻浩昨天(2日)向本报记者透露,银联总部将与上海市政府一同协作,在上海率先实施银行卡EMV迁移,“这个项目肯定是先在上海试点”。
EMV是Europay、Mastercard(万事达)、Visa(维萨)三大国际信用卡国际组织的合称,代表智能卡的金融支付应用标准,并于2000年进行最新版升级。EMV迁移即银行卡由磁条卡向智能IC卡转移,其目的是为了有效防范诸如跨国制作和使用假信用卡、信用卡欺诈等各种高科技手段的金融智能犯罪。符合EMV标准的CPU芯片采用了新的数据加密技术和智能技术,具有独立运算、加解密和存储等能力,ATM和电子收款系统的读卡器从芯片中读取信息,芯片上的一些控制安全程序可与收单系统相互验证,从而能够大大提高银行卡支付的安全性,减少欺诈行为。
邵臻浩强调,这次在上海率先试点EMV迁移,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而不仅仅是规划,它牵涉到机具的改造等一系列实质性措施。
当本报记者向其询问详细的实施日程时,邵臻浩表示,上海分部只是操作执行层,具体实施方案将由中国银联总部和人行上海分行科技处一同推进。
本报记者随即致电中国银联总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学民,他表示尚未看到有关的具体实施文件,对何时实施并不太了解。在他建议下,记者联系到人行上海分行科技处,一位官员表示详细情况暂时不便披露,“但我们在等央行总行的指令,目前上海分行正在与市政府协商之中。”记者此前了解到,上海有关EMV迁移的实施方案将于2月份递交市政府审议,银联将于今年6月开始作相关的技术测试,下半年将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试点,并有可能会选择两家大银行小范围内先展开测试,随后才在全国铺开。
三大国际信用卡组织对EMV迁移的推行不遗余力,并决定从2005年起在欧洲不再对目前仍使用的磁条卡因多种虚假、伪卡造成的损失承担相应责任。目前亚太区万事达品牌智能卡已经有超过2500万张,但是中国该种卡的数量仍为零。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亚太区先进支付系统副总裁ShuanGhaidan预测,2006年年底或者2007年年初,中国EMV迁移项目将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但上海的率先试点比他的预测提前了至少一年半。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已经等不起了。”
在2005年年底前,EMV下属67%的卡片(约2亿张)都将转化为符合EMV标准的智能卡,67%的收单系统将完成EMV标准改造。VISA组织规定亚太区从2006年2月开始,将目前欺诈风险主要由发卡行承担的惯例,改为发卡行和收单行中未采取EMV迁移的一方承担。VISA预计届时全球EMV迁移率将达60%,至2008年迁移完成。
上述业内人士称,当前,亚太地区有1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加入了EMV迁移计划,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相继开展了迁移行动。同时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大量外卡的涌入要求中国必须具备EMV收单环境,因此拖得越久,社会成本也越高。
据央行某官员透露,EMV迁移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致使一些国际上专门针对磁条卡的犯罪出现了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与之相应的是中国发行的VISA品牌卡片欺诈损失明显增长,已接近亚太区平均万分之三的水平,而外卡收单欺诈损失已高于亚太区的平均水平。中国目前每年银行卡案件涉及金额在1亿元左右,而所造成经济损失初步估计在3000万元左右,并呈上升趋势。
但同时,EMV迁移也需要巨额成本。目前一张智能IC卡的成本约为30~40元,相比于磁条卡每张0.50元的成本,高出了60~80倍之多。即使降到10元一张,中国现有约6.4亿张银行卡的更换成本也将达到64亿元。此外加上后台升级改造和用户培训,以及卡片和POS终端的改造等,万事达组织保守估算,中国银行卡EMV迁移总成本约为395亿元人民币。这必将牵涉到包括商家和消费者在内多方的复杂利益。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