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月1日,在位于东四环“瞰都”的工地上,大风卷起的尘土袭到楼盘策划刘温平的脸上,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她的心情,因为资金和销售都已经“落听”了。
两天前,她所属的永同昌房地产公司刚刚与来自日本的地产大鳄太平洋幸运集团签下了一张价值1.5亿元的大单,日方全资买下该楼盘F座,并负责其全面境外销售,同时,双方马上要进行一系列后续项目的合作,牵涉总金额高达10亿元人民币。
业内人士将其视为今年外资进入北京的第一单,而外资大戏刚刚拉开一角,外资入市的闸门已经打开。大机构“实质性”入市2004年,房地产业动荡的一年,银根收紧,截断了开发商的钱袋子,也为外资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刚刚结束的某房地产年会中,几家重量级投资银行纷纷表示,今年将计划实质性地进入境内房地产市场。保守估计,2005年将有数十亿美元涌入。德意志银行的房地产投资部刚刚组建不久,但已经表示出今年对境内房地产市场的渴望,其负责人暗示2005年投资将“以数亿计”。美林投资银行房地产投资副总裁邓伟的态度则比较低调:“我希望今年能找到一家或者两家国内的有经验的有竞争力的开发商。”
另据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2004年房地产到位资金中,仅有2%来源于外资,但即便如此,外资总量已经比2003年高出了46%,增长的态势异常明显。在48.5亿元的资金中,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23亿元。上海地产的外资比例接近5%,走在全国的最前列。
大量资金“弃股从房”
戴德梁行董事胡港文惊讶于年初看到的一份政府文件,上面标明了住宅类投资对于外资而言已经不再设限,他认为这是政府的一个信号,开放住宅市场已经不再留于口头。
“目前,国外舆论氛围对人民币升值持乐观态度,导致了外资大量涌入。”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CEO李山认为,如果在一个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热钱势必会流向资本市场。但在中国,这种情况并不明显,理由是,截至2004年底,QFII投入证券品种金额只有162亿。因此,资本市场根本无法满足国外资本的胃口。此外,股市长期的低迷也使外国投资者不敢轻易将大把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因此,闲余资金没有出口,自然会盯上高利润的房地产业。
外资“看不惯”开发商违规
“对接很不容易,虽然双方都很想。”美林投资银行房地产投资副总裁邓伟直言。
美林曾经将一个国内的开发商吸纳为其合作伙伴,其合作项目的预售许可证过期了,美林的境外律师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紧张,马上打电话给开发商,问既然已经过期能否再卖,能否延期。开发商甩出一句话“过期了照样做”。相关政府部门的答复也相当含糊,这些似是而非的回答让境外投资机构非常迷惑。
境外机构投资者对境内开发商的内部潜规则并不认同,但问题是不与境内地产商合作就无法进入境内房地产市场,因为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外资不能在中国境内独自经营地产业务。
开发商引进外资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境内大部分地产商也对外资敬而远之。美国环球证券基金首席投资执行官丁大卫透露,世贸集团的许容茂曾无奈地说:“外国人做事太认真,从理念上、手续上我们等不了。”外国人光考察分析就会持续半年以上,这对于缺乏耐心的境内开发商们来说过于漫长。
一位开发商的助理这样理解总裁的意思:“只要能从银行贷到钱,就肯定不与外资扯上半点关系。”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说,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国内银行贷款之后,监管力度不大,开发商行动相当自由。而一旦与外商合作,持股比例高于15%,国外投资者动辄就会派出财务总监,让自由惯了的开发商们很不舒服。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