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转型时期的中国,信用遭到很大的破坏,既然市场还暂时无法对不讲信用者作出惩罚,那么,由政府来为企业培育信用就没有什么不可
虽然这种带强制性的举措更多地体现了行政管理者的主观努力,但这种破产是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其所传达的信号是,信用二字关乎企业的生死,马虎不得,从而彰显了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眼下,一股“信用破产”旋风吹遍了浙江大地。先是262家省属企业在不久前被浙江省工商局宣布列入信用“黑名单”,接着,杭州市工商局又宣布了8079家企业“信用破产”。
所谓“信用破产”,按照浙江方面的解释,是指将企业的信用分成等级,对于那些信用不好,已经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由政府有关部门宣布破产。“信用破产”的亮点之处还在于,被宣布破产的企业,其法人代表也被勒令三年内不得担任新设企业法定代表人。
显然,浙江企业的“信用破产”是由政府催生的。对此,一些媒体曾将这种做法概括为“突然死亡”或“零存整取”,并引发了一阵小小的争议。质疑者的理由主要是,企业破产是市场的事,政府宣布企业破产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这么做会加重行政的力量。
我认为,“信用破产”也许不是最好的做法,但却是当下最契合企业实际的适宜做法。转型时期的中国,信用遭到很大的破坏,既然市场还暂时无法对不讲信用者作出惩罚,那么,由政府来为企业培育信用就没有什么不可。虽然这种带强制性的举措更多地体现了行政管理者的主观努力,但这种破产是真正意义上的破产,其所传达的信号是,信用二字关乎企业的生死,马虎不得,从而彰显了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社会基本的信用关系还没有形成,因信用缺席而导致的损失还很大。2002年,商务部的一个研究报告就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具体说来,因逃废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约1800亿元,因合同欺诈造成的损失约55亿元,因产品质量低劣或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约2000亿元,因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约有2000亿元,另外,还有逃骗税损失等。
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善企业信用,并把这作为社会信用建设的突破口。而要改善企业信用,就目前情况来说,如前所述,还需借助政府力量,建立一个以信用信息征集、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外部信用制度,以此培养和树立企业的信用风险意识,加强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同时防范来自外部的信用风险。
其中,重点是建立信用的惩戒和褒扬机制,表现在:一是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信用分类管理,严格监控有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二是形成社会约束机制。违法失信者在公共服务、银行信贷等方面将丧失便利,在生产经营中会减少交易机会,提高交易成本,直至被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逐出市场;三是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戒力度,依法追究违法失信者的行政、民事和刑事责任;四是新闻媒体对失信行为进行披露和曝光,使失信者的社会形象受到打击。
浙江的“信用破产”就是这样一个惩戒机制。虽然在具体的细节上还有待完善,但现在来看,浙江自己就是这一做法的受益者。很长一段时间,浙江曾是假货的大本营,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很大一部分来自浙江。著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一度是假货的天下。这对浙江的形象损害很大。自从2001年开始打造“信用浙江”以来,浙江的形象有了很大改观,人们已很少再把假货与浙江联系起来。
人无信不立,企业也是如此。市场经济的秩序、效益就在“信用”二字上。因此,对于不讲信用的企业,不能让其在市场中生存下去。但企业的守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适宜的环境里靠规则培育起来的。浙江的“信用破产”就是培育企业讲信用的根本之法,它提升了信用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应该大力提倡。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