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春节将至,今年汽车业献上的“贺岁片”无疑是一部喜剧。
2005年1月汽车销量大幅上升:天津一汽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连元兴奋地对记者说:天津一汽1月份的汽车销量为21721辆,相当于2004年一般月份的两倍;奇瑞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金弋波也表示:今年1月份奇瑞轿车的销量超过1.1万辆,0.8升排量的QQ轿车在许多城市出现脱销。类似的情况正在各大城市蔓延,北京、广州、重庆、上海等城市均出现多种车型脱销的局面,不仅如此,与之前车市大幅降价促销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已有40多款车型价格回升。
价格反水
部分车型脱销和伴随而来的价格上涨,使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车市将从2005年走出低迷,开始新一轮增长行情。但也有人认为,在“2004年1~11月份50万汽车库存”的铁打事实面前,这种憧憬似乎有些过于乐观。
进入2月份,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购车人流比1月中下旬的火爆场景平淡了许多,“挤爆”一个汽车展厅的“豪华场面”已经再难看见,但大部分车型的价格依然保持在1月份涨价后的水平上。
北京现代汽车的一位销售代表于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北京现代索纳塔的销售宣传单。在这张宣传单上,索纳塔2.0升自动舒适型厂家指导价为16.58万元,而这款车在去年12月时销售商的销售价格大约在15.5万元左右。于先生说:“这款车目前的最低价是16万元,低于这个价格基本没得商量。而这样的价格在春节放假期间直至今年5月份之前都不会有什么变化。”记者注意到,目前的最低报价比去年经销商销售的价格高出5000元左右,但仍比厂家的指导价低了将近6000元。
库存已尽?
1月份消化掉的库存对大部分车型而言,不足以与2004年1~12月它们的产品总库存量相抵消。而对目前市场断货现象最好的解释是,厂家在一边降低产量的同时,一边限制经销商提车。
几款价格上涨车型的厂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目前的库存都已基本清空,而此轮价格上涨完全属于经销商行为,跟厂家没有关系。事实果真如此吗?记者在对经销商的采访中得到了的答案却不尽相同。
记者向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里各种品牌汽车的销售代表询问后了解到,目前包括一汽-大众的宝来和捷达、神龙富康、广州本田雅阁、北京现代索纳塔等汽车的销售情况都相当紧俏。“有的已经脱销,有的几近脱销,所以想在春节前提车基本没戏,”按照他们的说法:“现在的库存已经清空了,我们从厂家那边也提不到车,”但他们同时又表示:“必要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托关系、找熟人从厂家提车。”
看来,经销商们所说的库存清空并不是指厂家库存,而是经销商库存。记者从上述几款脱销车型的厂家那里得到的说法是,2005年1月份,北京现代销售汽车20508辆,生产汽车1.8万辆左右,消化库存2000辆左右;神龙公司销售富康汽车11503辆,生产富康汽车9000多辆,消化库存2000多辆;其他几个厂家向记者表示具体数据还在统计当中。虽然销售数据显示今年1月厂家销售量比此前有大幅度增加,但有权威人士认为,1月份消化掉的库存对大部分车型而言,不足以与2004年1~12月它们总库存量相抵消。而对目前市场断货现象最好的解释是,厂家在一边降低产量的同时,一边限制经销商提车。面对记者的质疑,汽车厂家大多选择回避:“是市场经济使然”、“是节日旺销使然”等等,他们更愿意用一些“年话”来作答。
一位经销商对记者说,“厂家限制提车可能是出于防止经销商恶性竞争等因素考虑”。另外,厂家要对2005年新车型进行价格定位,“保持现在的销售行情对将来新车的价格定价有好处”。
形势严峻
目前的轿车排产量已大大超过国家信息中心所预测的2005年总需求量。如此看来,若不及时做出调整,2005年我国轿车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还将继续,库存积压将在所难免。
其实,厂家是想尽可能让年初这种车市回暖的“假象”在整个2005年走得更长远些。但是有市场专家指出,今年的热销不同于去年的热销(部分车型加价)情况,它是由于短期市场供需不平衡所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人为的不平衡会逐渐恢复。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其实1月份车市销售情况与原来预测基本相同,属于正常现象,所以也并不意味着今年汽车业将要复苏。进入2月份后,受假期影响,销售情况会有所回落,到3月份又会好一些,但2005年总体销售情况不会恢复到2002年那样的水平。”
赛迪顾问公司汽车部总经理陈奇松也有类似的观点,这只是车市短期回暖而已,并不代表一整年的情况。“2004年汽车业开局良好,之后赶上宏观调控,销售水平有所下降。经过将近一年的磨练,2005年的汽车业发展会相对合理一些,预计比去年有6%~7%的增幅。”
在采访中,各汽车厂商也坦言:2005年销售形势依然很严峻。据了解,目前已有十几家汽车厂公布了2005年的产销计划:上海大众2004年销售35.5万辆,今年的产销目标为37万辆;上海通用2004年销售25.2万辆,今年产销目标为31万辆;一汽丰田2004年销售8.6万辆,2005年计划产销13万辆;广州本田2005年的产销将比去年增长15%,达到23万辆;奇瑞汽车2004年销售近9万辆,2005年的产销目标是14万辆。目前的轿车排产量已大大超过国家信息中心所预测的2005年总需求量,如此看来,若不及时做出调整,2005年我国轿车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还将继续,库存积压将在所难免。
记者手记:车市拒绝“浮肿”
虽然还没有得到1月份全国轿车产销量的官方数字,但是从天津一汽、广州本田和上海通用经销商的口气中可以判断出,春节前的这个旺季终于让汽车厂商赶上了。
但是在分析1月份所谓的旺销之前,我们有必要挤一挤市场上的水分。由于机动车分品牌登记数量仍然是一个谜,我们不能排除厂家在2004年年底向经销商突击压货的数量也被算作了1月份的“胜利果实”。
“1月份继承了2004年转来的全部库存量,这使得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所有品牌的库存达到了60天,最长的接近120天。”来自通用汽车的一位专家说。经销商也承认,由于去年的日子过的太苦,厂家的返利要么推迟兑现,要么强行要求经销商卖掉去年年底压下来的货才能给返利,这其实是逼着一级经销商把自己手里的货卖出去,但不是卖给消费者,而是先卖给二级、三级分销商,甚至车虫子们。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往往显得水分很多。
市场回暖最明显的迹象莫过于部分车价回涨,但我们要承认两种情况的真实性: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将以怎样的方式和深度进行还是未知数,尽管一些大企业集团已经明确今年国家的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仅相当于2003年的水平,即2.9万亿元人民币,但大家内心还是希望即将召开的两会能够把鼓励工业发展的内容体现出来,让汽车厂的日子好过一些。现在已有部分厂家开始行动:有些去年产品卖的好的厂家回调了部分市场上库存量不大的车型,为自己在今年的市场竞争中提前积累一些应变的流动资金;一些去年库存很大、经营不利的企业,由于账面亏损严重,为了让经销商不至于流失走,也要借着销售回暖的短暂春风,赶快涨价让经销商补点血。
虽然2004年经销商真正死掉的不多,但转卖其他品牌的现象却非常突出。东北某经销商称:“今冬取暖费一加上来,本已经活不下去的经销商一下子就多了100多万元的烧煤钱,偌大的展厅没人也得白烧暖气。一些经销商被迫转了行,有的已经连续换了好几个品牌。”如今车市乍暖,这些品牌正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涨涨价留住一些经销商。
另外一个事实是供求关系的微妙变化。由于2004年车市销售增幅锐减,2005年各生产厂的排产计划较2004年均有所调整,随着今年国产皇冠、奔驰的上市,高档轿车的需求在公务用车市场上会有较大的增量。另一方面,虽然二手车市场始终没有启动,但新车购买的潜力经过了一年时间的积累,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性增长。生产端的缩量和市场端的扩容导致1月份出现了阶段性的供需变化,在天平一边的厂商利用这一变化,针对一些供不应求的产品进行涨价是顺理成章的事。
今年1月份的回暖是基于市场和企业做出理性化选择之后才有的回调,即使增幅上涨几个百分点,也不太会出现2003年那种消费者借钱买车,生产厂盲目增产的现象。车市终究只有拒绝“浮肿”才能生长的更健康。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