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文/明军
一年之计在于春,事关新的一年经济发展大计的GDP目标预测,从中央到地方开始陆续发布。从已经发布的数据看,2005年的GDP预测,正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国家发改委一改连续6年来数据不变的做法,首次将2005年预测目标调高1个百分点,由7%升为8%;与此同时,各省级政府则一改高报数据的惯例,2005年的GDP增幅普遍低于2004年的增幅。
是什么原因促成了这种新变化?这种变化预示着什么?
发改委调高GDP
——6年来首次由7%升为8%
早在2004年12月份上旬,国家发改委就确定了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目标为8%,这一目标比2004年的7%调高了1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从1999年到2004年连续6年以来,在一直维持7%不变目标背景下,首次将GDP调高1个半分点,确定为8%。在此前的1996年-1998年3年间,经济增长目标也曾被连续确定为8%;而1994年年初目标定为9%,不过当年实际GDP却达到了罕见的11.8%。
事实证明,发改委这次一反常态调高经济增长目标的决定是正确的,目的是为了扭转近两年来GDP预测常常“不到位”的尴尬。如2005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的2004年GDP初步核算为9.5%,比年初预定目标7%高出2.5个百分点;而2003年的9.3%,也比最初确定的7%目标,高出2.3个百分点。而在此前的1995年到2002年连续8年间,经济增长目标和实际增长完成的差距,一直保持在2%以内。如最接近的1998、1999年,差距分别只有0.2、0.1个百分点。
对于国家发改委此次调高经济增长目标,社会各方都给予了高度关注,甚至不解。据发改委的一位专家透露,当时在讨论2005年经济增长目标时,其实内部也有两种看法:一种是继续保持7%,原因是这一目标比较容易实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2004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已经高于7%,没有必要人为调低,经济目标的确定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最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拍板,坚持从实际出发,以8%为准。
在此前举行的国家发改委工作会议上,发改委主任马凯介绍说,之所以将2005年GDP的经济增长目标比上年调高1个百分点,是因为连续两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经济的快速增长阶段,此时修正经济增长目标正当其时。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黄振奇也表示,中央确定的200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高于2004年,这比较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年平均增长率一直在9.4%。
也有学者分析说,按照十六大确定2020年GDP总量比200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计算,20年内的GDP年均增长率应为7.2%。所以,目前正值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期,GDP调高一个百分点也是顺理成章的。
地方政府GDP调低
——由“注水”走向“务实”
继发改委发布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后,各省级政府也陆续发布了本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综合分析发现,各地方政府的预测行为也表现出了共同性,即2005年GDP的增幅基本都低于上一年的增幅。
如GDP总量最大的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等省市,除广东省将2005年GDP增长目标确定为10%外,其它三省市都是11%。增幅仅比2004年高出一个百分点,远低其他年份增幅;
北京市、山东省、四川省和青海省,则继续维持原有标准不变,分别为9%、10%、9%和10%。
一向有高报、甚至虚报GDP“习惯”的地方政府,为何出人意料、且步调一致地降低了经济发展目标增长幅度?
有专家对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发布的经济增长目标的数据分析后说,尽管增幅降低,但绝对目标没有降低。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情结”依然存在;二是各地经济确实已经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
事实上,地方政府降低GDP的关键因素,应该是不久前刚刚公布的国家统计制度大调整。即国家统计局宣布将收回地方省市GDP核算的发布权,自2005年起,地方GDP增长率的发布权,由国家统计局收回。此后,2005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再次明确,2005年国家统计局将建立地区GDP核算的联审制度,即各省GDP资产核算后,交由国家统计局组织联审。
李德水局长指出:“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各地GDP数字由国家统计局认可之后,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发布,以此作为法定数字,各省自己算的无效。”
统计制度的这一巨大变化,使地方政府自主“调控”GDP的空间大大缩小。因此,经济发展目标的预测由“注水”走向务实,不仅是地方政府行为的自我约束,也是新制度环境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有专家分析说,从已经发布的省市经济增长目标看,一些经济活跃的省市,经济增长率再调高一个百分点也不为过。比如像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省份,各自现有的港澳投资经济、金融和服务业经济、私营经济、跨国投资经济等几大模式,其经济活力远未充分体现出来,发展潜力较大。特别是浙江,作为最后一个宣布进入万亿GDP的省份,仍然显得过去低调。
至于北京和山东,前者正在进行城市功能转型和经济模式转型,不会片面追求GDP;后者除一部分韩国日本投资外,国有经济比较重,因此与南方省份相比,其经济活跃度明显偏低。
地方政府降低GDP目标的做法,其实也正好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即地方政府可以预测增长,但主要任务应放在创造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好公共服务,控制物价等,改变把GDP看得过重的传统观念。
如1月11日召开的北京市政府第72次市长办公会就正式宣布,2005年北京市不再将GDP增长率列为调控目标,市政府将把预测性指标和调控考核目标分开管理。如包括GDP在内的、本应由市场主导的经济指标,定为预测性指标;资源、环境、社会等指标列为政府重要调控目标。
8%能否实现
目前,对于国家发改委确定的上调一个百分点的GDP目标,各界普遍认为,实现不成问题,甚至还有可能突破。
2005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经济蓝皮书》称,如果2005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在宏观调控措施的影响下,GDP增长率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以保持在8%以上的水平。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黄振奇也表示,从以往经验看,实际增长率一般都会超越最初的经济预测目标。
根据统计,自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间,中国只有在1998年经济增长率低于预定目标。该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率只有7.8%,低于预定的8%目标0.2个百分点。
当然,宏观经济8%的目标能否实现,最终还取决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前景。目前随着各省市人大、政协两会的陆续召开,传出的消息表明,无论是地方GDP初步核算,还是初步预计的GDP增长数字,2004年各地的GDP都远远高于全国数字。
特别是经济最活跃的几个省份,GDP增长表现最为明显。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四大GDP超过万亿的几大省份,2004年GDP增长率都在14-15%;上海、北京则为13.2%、13.5%。其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初步核算的9.5%的增长水平。上述6大省市的GDP之和就占了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
仍未正式公布2004年最终GDP核算数字的其他省份,增长率预计也高于9.5%的全国水平。如四川、河南、河北、山西等省份,预计在12-14%;湖北和贵州公布的2004年GDP增长率最低,只有11%;内蒙古自治区预计的增长率最大,为20%,超出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
对此,各省份政府纷纷表示,各地经济正达到几年来的最好记录。这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7年来最高记录的情况基本一致。
对此“喜人业绩”,有专家指出,不排除地方政府统计的2004年GDP数字含有水分。其依据是∶2003年国家统计局最终核实的全国GDP增长数字是9.3%,但当时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GDP增长率低于9.3%的只有两个,高于9.3%的有29个。这29个中,高于10%的有27个。这说明地方的GDP统计中水分不少。
不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指出,民营经济和企业外观层面向好,反映了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加大;同时消费方面也有所改观。目前尽管消费与投资的比例仍然偏低,但消费结构变化较大——原来以日常消费为主,现在则在住房、汽车、教育以及其他服务性领域的消费比重正进一步扩大。这为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奠定了基础,也是实现2005年8%增长目标的有力保障。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