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4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经济获得了平稳发展,预计GDP增长将保持与上年大体相同的幅度,达到9.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比上年有所回落,增长25%左右。
展望2005年,我国仍然处于经济发展的好时期,预计GDP增长将保持在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20%~25%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5%左右,进出口增长保持在30%左右。但在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一直没有摆脱“粗放式”的增长模式,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一直令人担忧。这主要表现在:实现单位GDP的能源和物资消耗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建设项目不断涌现,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建设屡禁不止等。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首先必须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宏观上要强化项目的准入制度,严格禁止技术水平落后、能源和物资消耗大、对环境污染超标的项目投入建设。同时鼓励投资进入技术水平高的项目建设,尽快淘汰消耗大、污染严重的现有生产能力。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虽然有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无人执法或执法不严使这些法律法规形同虚设。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经济,一直对破坏资源和环境的小矿山、小造纸、小炼油、土法炼焦、地槽钢等项目不予制止,有的甚至采取纵容态度。为此,有必要采取强硬措施,对出现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项目的地方政府有关领导给以纪律处罚,对多次警告无效的地方主要领导要以渎职罪撤职查办。微观上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主要是严格执行可行性论证、招投标、监理等制度,加强设计和施工管理。而建立对所有当事人都有约束和激励作用的“责权利”相统一的奖惩机制,是使有关制度能对提高投资效益起作用的关键。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各类投资主体对投资效益的追求已成为投资的重要准则,但由于信息缺乏而经常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包括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这一方面要求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要只看眼前市场供需情况,而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要尽快建立投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为投资者提供各类投资项目有关信息。
就业仍然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另一主要问题。扩大劳动力就业要有新的单位和岗位,而新的单位和岗位是靠固定资产投资来提供的,因此,把就业与固定资产投资联系起来比与GDP连在一起更合理些。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不同,单位投资容纳的新就业人员数量也有差距。在投资结构、投资价格和技术水平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每亿元投资安排的就业人数应该是大体相同的。如果要增加每亿元投资安排的就业人数,就要适当调整投资结构,多增加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减少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各级政府应制定鼓励向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的优惠政策,或者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和性质,规定投资项目的就业人数;项目吸纳的就业人数超过定额的,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按超过人数给予项目经济补贴;对达不到规定人数的,由项目业主按人数向国家或地方政府缴纳就业补助金。
当前需重点发展的是容纳劳动力较多,但投资需求较少的第三产业,如社区服务业、咨询业、旅游业等。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就业领域主要应该是目前还比较缺乏的社区服务业,政府应投资兴办培训班,对城市下岗职工和进城农民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再进入岗位。近几年,我国大中专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对于这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要鼓励他们进入对文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咨询服务业,政府可建立创业基金资助他们自己开办各种业务的咨询公司,同时在工商登记方面提供便利,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
(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研究员)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