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陷阱一:加盟
案例 贵州省桐梓县的程先生在某电视台看到长沙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普通自行车改装电动自行车的加盟广告后,交了460 0元加盟费,并购买了3700元的材料,可回家后怎么也改装不成电动车。程先生于2004年10月21日来到长沙市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举报,工商人员随即进行调查,可该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提示 消费者一定要认真辨别此类广告,决定购买时,须搞清楚想购买的材料是否有厂名、厂址、产品检验合格证。签订合同前,最好到当地工商部门进行咨询,并对要加盟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以减少投资风险。
陷阱二:邮购
案例 不法商贩利用消费者购物图方便、省事的心理,在广告中吹嘘自己发明了新产品,为防假冒,不设零售门店,专门办理邮购业务。福建省福清市高尚镇消费者邱存平,在当地某报上看到湖南华强太阳能电器有限公司的广告称其发明的专利产品太阳能发电器不用电、收益大,邱于2004年7月14日汇款3468元到“华强”的账户上,结果公司既不给货,也不接电话。后经工商部门查实,该公司地址和营业执照全部都是伪造的。经过工商、公安部门的艰苦侦查,于2004年10月30日将这个来自湖北安陆的诈骗团伙4名成员抓获归案。
提示 消费者在看到邮购广告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广告中所讲的产品是否真实可靠,企业名称和地址是否真实,在汇款前应到当地工商部门进行查实,或者拨打当地12315热线咨询。
陷阱三:装修
案例 2004年8月20日王女士买了一套商品房,与某公司签订了房屋装修合同,合同期限为3个月,装修费为138000元。合同签订后,王女士按合同约定预付了98%的装修款。由于该装修公司无自己的技术人员及装修队伍,暂时请了一支游击队进行施工,装修质量差,连续换了3支队伍也没有将业主的房屋按设计图纸装修完工。
提示 消费者装修时一定要请正规、有资质的装饰公司。在签合同前应对公司经营状况,装修队伍进行考察,或到装饰协会和工商部门了解该公司是否有质量问题的投诉。付款方式宜采取“三三三一”的方式,即签合同时首付30%的材料费,工程进展一半时再付30%,工程完成80%时再付30%,验收合格后付清余下的10%。
陷阱四:网上拍卖
案例 2004年11月3日,江西省王某在网上看到“湖南长沙市建设北路华天商城某科技公司”有一批电脑优价拍卖,每台只需3400元,并承诺款到一周内寄出电脑。王先生于是将3400元汇入该公司的账上,可是到了12月10日,王先生也没有看到电脑寄到,和公司负责人联系时,手机停机。
提示 网上购物时,应通过有关途径了解拍卖者的身份,单位地址及所拍物品的真实性。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意汇款。
陷阱五:买一送一
案例 龚先生2004年10月看到一则广告:某超市开展为期一周的购物送礼活动,购电脑一台,送打印机、摄像头。龚先生跑了好几家店对比了一下,还是认为买该超市的电脑合算,于是便花4888元购买了一台品牌电脑。可是回家拆开包装一看,并没有打印机内装箱单写明的黑色墨盒和彩色墨盒。找到商场时,营业员解释说打印机不带墨盒。而对装箱单上列出的墨盒,营业员含糊其词。
提示 消费者在购物时不要轻信商家的买一赠一活动。其所赠的商品有的是淘汰商品,有的是清仓物资,很可能名不副实。
陷阱六:预售房屋
案例 2004年10月4日,王先生预交了4万元的购房款给某实业公司,购买其代理的某房地产公司商品房两套。11月30日,王先生突然发现原来的代理公司关门不见人了,便找到了房产开发商,开发商说代理公司违约,背着他们私制购房合同,收了预定金以后就找不到人了。
提示 消费者预交购房款时,应详细了解代理商所代理的业务及与开发商所签的合同。开发商是否授权单独收取预交款。最好是与房地产开发商直接签约购买。
陷阱七:技术转让
案例 2004年1月江西消费者唐先生从某致富快报上看到一则广告,称长沙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明的专利产品大蒜素粉寻求技术转让。他赶到长沙,交纳了5800元技术转让费,公司对其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技术培训,并发给了其自制的技术转让合同、办厂合同,产品回收合同。唐先生满怀喜悦地回到江西,却怎么也无法生产出合格的产品。2004年4月22日,他再次来到长沙,向12315投诉,当工商执法人员与其一道赶到该公司时,公司早已人去楼空。
提示 消费者不要轻信所谓先进技术、专利产品和技术转让等广告宣传。如确属专利产品,可以通过有关部门查询其真伪。在签合同交款前,建议向当地工商部门的质监部门咨询和了解产品的开发生产价值,以免上当受骗。
陷阱八:免费服务
案例 2004年10月7日,王老太太从某商店购物出门后,被一服务小姐拦住,说要为其免费做美容按摩,在服务小姐的纠缠下,王老太太做了美容。之后又在服务小姐的软磨硬泡下,不太情愿地从银行里取了800元办了一张卡。但是一回家,她老人家就后悔了,想退卡,店主说不行。后来在工商执法人员的干预下,王老太太才收回了800元钱。
提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服务最终是要消费者破费。
陷阱九 : 终身保修
案例 谭先生2002年5月买了一台热水器,2004年10月,热水器内胆坏了。他拿出当时的销售宣传单和发票找到销售商,销售商又把他推到厂家驻长维修站。维修人员说,按照“三包”规定,热水器只能保用一年,终身维修没有错,但是要出材料费、工时费。
提示 有的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用“保用”、“保证”、“保修”的文字游戏迷惑消费者。消费者应选购质量好的品牌商品,不要轻易相信商家的虚假宣传。
陷阱十:减肥不反弹
案例 刘女士在某报看到一则关于某减肥药的广告,称服一盒在一个月内可减肥3.5公斤,4盒可减肥5~10公斤,服后6年不反弹,无效退货。刘女士2004年7月18日在某超市购买了5盒,服用后与广告中所描述的完全不同,5盒仅减少体重1.5公斤,而且停药后体重逐渐恢复。
提示 刘女士看到的广告是一则夸大功效的虚假广告,与其听信这样的广告,不如到正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减肥。
( 责任编辑: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