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韩瑞芸 北京报道
“壮大亚洲、巩固欧洲、突破美洲”——在海外业务发展方面,中国工商银行的口号越来越响亮,收购“胃口”也是越来越大。
据记者了解,工行打算在2005年再实施一项境外银行收购计划,地点有可能在印尼。这将是继英国国民西敏证券NatWest Securities 、香港友联银行和华比富通银行后,工商银行收购的第四家海外机构。
近年来,工商银行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实现了境内合资银行的有序退出。做惯了整体收购的买卖,工商银行显然不再对合资感兴趣。甚至于,迫不及待地要在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之前,扯下“合资”标签,整体退出四家合资银行的经营。
东南亚并购
据记者了解,此次东南亚并购战略已被写入工商银行2005年工作计划,上呈银监会。而工行内部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该人士表示,如果收购事宜进行顺利,今年上半年便会有结果。但他拒不透露更多情况,“收购对象和收购价格是当下最敏感的话题了。”
不过,这位人士同时又很高兴地告诉记者,工行驻莫斯科代表处设立不到两年,也将于2005年升格为可以经营业务的子银行。
一南一北两条战线,两种海外扩张方式并行,难怪这位工行人如此兴奋不已。
据了解,此前六年中,工商银行完成了对港资银行与欧资银行的三项并购。1998年2月,工商银行联合东亚银行成功收购了拥有超过十多年经营亚洲区证券银行业务经验的英国国民西敏证券NatWest Securities亚洲区证券银行业务,组建工商东亚。2000年7月,收购香港友联银行,改组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亚洲”)。一年后,2001年7月,工银亚洲与工商银行香港分行进行了整合。2004年4月,工银亚洲再次发威,大手笔收购了比利时富通集团在香港的华比富通银行,收购价格为21.57亿港元。
这一单买卖引起了海内外的极大关注。截至目前,这仍是中国银行业在境外收购欧资银行的“孤本”。
与此同时,工银亚洲也成为中国工商银行实施海外扩张战略中的最大获益者。四年内,该机构先后通过收购友联银行、注入工行香港分行及收购华比富通银行得以壮大规模。
目前,工银亚洲已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并在香港拥有42间分行、5间中小型企业商务中心和1间财富管理中心,另在开曼群岛设有1间海外分行。2004年上半年,该行总资产规模升至959亿港元,按资产排名已成为香港第六大上市银行。其不良贷款比率从2003年底的1.7%下降至1.6%。
不难看出,如今的工银亚洲不仅成为工商银行在香港的业务旗舰,更是工行向海外扩张的重要“跳板”。 早在2003年,工银亚洲便提出,其长远战略目标是“透过内部增长”或“进行选择性收购”,晋身成为资产雄厚的香港主要商业银行之一。不过,记者尚无法证实,工商银行近期在东南亚地区的银行收购计划是否仍由工银亚洲出面完成。
根据工商银行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年末,该行已有16家境外机构,其中分行8家、全资子银行3家、控股公司2家、代表处3家。境外分支机构总数达100家。境外机构资产总额达到200.3亿美元,比年初增长13.8%,累计实现拨备后利润1.29亿美元,较2003年增加了1767万美元,增幅达16%。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这部分资产的不良率仅为0.88%,较年初下降1.06%,拨备覆盖率为110%,较年初增加35.9%。此外,工行的境外代理行总数已达1018家,网络遍布全球6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
合资银行全撤退
在接连的海外并购途中,工商银行还有一套合资银行大撤退计划。不过,工行的进、退战略并非完全独立,工银亚洲再一次成为重要的“过桥”。
2004年12月30日,工银亚洲发布公告称,将整体收购深圳华商银行。被收购方是一家合资银行,现工商银行与中信嘉华银行分别持股75%与25%。公告称,截至2004年11月30日,华商银行未经审计的净资产值为9606万美元。工银亚洲将以发行约6776万股新股作为收购代价,相当于华商银行经审核资产净值的1.1倍,每股作价11.0583元。在谈及收购原因时,工银亚洲称,由于外资银行在内地经营业务面对多项限制,其中一项就是人民币业务经营牌照问题。由于华商银行有望于2005年底前取得全国性人民币经营牌照,因此,工银亚洲董事会认为,此次收购将为该行提供在内地的业务营运平台及网络。
据记者了解,两年前,工商银行还拥有四家合资银行:1985年,参与设立厦门国际银行,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1987年,合资组建深圳华商银行;1992年,与法国巴黎银行合资设立上海巴黎银行;1996年,与韩国第一银行合资设立青岛国际银行。
而今,除了厦门国际银行外,工行在三家合资银行中的股权已被不同程度地出售。据了解,深圳华商银行的股权已经与工银亚洲达成出售协议;工行在青岛国际银行的持股已由最初的50%降至目前的27%;2003年,工行又以净资产溢价超过1.2倍出售了上海巴黎银行的所有股权,赚了一笔。
此时此刻,股权出售的工作仍在继续。尽管工商银行仅持有厦门国际银行18.75%的股权,尽管厦门国际银行2002年综合税后利润达1.15亿港元,是我国最具规模的合资银行。但据工行一内部人士透露,工行的目标是要在2006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之际,完全地退出合资银行经营。
“合资银行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工行一位内部人士这样解释他们的“撤退”计划。他告诉记者,在工商银行成立之初,为发展国际业务需要拓展海外机构,但设立分行的条件仍不成熟,人才也不到位,于是,便开始与境外机构合资组建中外合资银行,进行了跨国经营的初步尝试。
“现在看来,合资银行对于工商银行培养人才和引进国外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合资银行的经营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不过,随着工商银行跨国经营的不断深化,境内合资银行这种经营形式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了。”他表示,在有进有退、突出发展重点、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下,工商银行退出合资银行的经营,才有更多精力发展“完全属于自己“的业务。
·链接·
工行海外并购路径
◎ 通过并购设立的境外机构
1. 工商东亚:1998年2月,工商银行联合东亚银行收购英国国民西敏证券NatWest Securities亚洲区证券银行业务而组建。
2. 工银亚洲:2000年7月,工行收购香港友联银行,改组为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
① 2001年7月,工银亚洲整合工商银行香港分行;
② 2004年4月,工银亚洲收购了比利时富通集团在香港的华比富通银行。
3. 2005年有可能再收购东南亚一家银行。
◎ 逐步退出合资银行的经营
1. 上海巴黎银行:2003年10月及11月间,工行向巴黎银行转让了其在上海巴黎银行中的所有权益,转让价格超过其净资产溢价的1.2倍。巴黎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股权结构为1∶1。
2. 深圳华商银行:工商银行已与工银亚洲达成股权出售协议。华商银行注册资本金8530万美元,初系工行和香港华人银行合资组建,各持有75%和25%的股份。
3. 青岛国际银行:工商银行持股已由最初的50%降至目前的27%。该行初期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工商银行和韩国第一银行两大股东各持股50%。
4. 厦门国际银行:有出售计划。该行持股情况是:福建闽信集团36.75%、中国工商银行18.75%、福建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2%、厦门建发集团7.5%、亚洲开发银行10%、日本新生银行10%、美国赛诺金融集团5%。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