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是目前许多地方正在开展的工作。前不久媒体报道过这样一条新闻:“在苏北的一个乡镇,正副镇长和党委书记有50多人!”可见一些地方的乡镇机构膨胀到了多么可笑的程度。但是这项势在必行的改革,在某些地方却成了文字游戏。从表面上看,一些地方的乡镇机构是减少了,但精简的目标并没有达到,财政开支也并未减少,精简工作都落实在给上级的汇报材料中。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组织研究室主任赵树凯奔波于河北、山西、山东、浙江等10个省区的20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后得出了上述结论。(据《新京报》2月20日报道)
乡镇机构改革成了文字游戏,足以说明这项改革遭遇的难度有多大。在一些政府官员那里,“社会稳定”成了制约目前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理由。这种顾虑不难理解,精简机构说白了就是要砍掉一些人的饭碗,必然要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强烈抵制。而所谓的“社会稳定”,其实就是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稳定而已。问题在于,这种利益格局是以政府机构冗员膨胀,公共财政捉襟见肘,纳税人的利益严重受损为代价支撑的,不合理的利益格局难道还要继续维持下去吗?
当初国企改革造成大批工人下岗失业,有关方面不是口口声声说制度变迁总是要付出成本,必须有人“为改革这个伟大的事业付出牺牲,做出贡献”吗?怎么改革改到了公务员的头上,就要考虑“社会稳定”,就没有人付出牺牲,做出贡献呢?既得利益者不去承担改革成本,难道要求过去和现在都未得到改革好处的弱势群体去承担改革成本吗?在某些政府官员看来,下岗工人和失地农民可以去上访,而乡镇干部绝对不能去上访,这实际上是一种官本位意识的流露。在他们的心目中,利益的分配还是要围着官位和权力转的,这种意识严重阻碍了机构改革的进行。
目前的乡镇机构改革都是由政府主持进行,自身就是改革对象的官员们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而为公共财政负担成本的纳税人没有任何参与决策的权力。这样的机构改革就象是医生自己给自己动手术,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机构改革成了在一些地方成了文字游戏,甚至出现了机构减少开支增加的奇怪现象。但是,汇报材料可以作文字游戏,财政开支却少不了真金白银。不管机构改革如何之难,都必须进行下去,日益增长的财政开支已成为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