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企业改制“所托非人”、李志达“自投罗网”、和解谈判难成正果———
尽管是在广东省政府和佛山市政府的关心之下,三水区政府和汇中天恒的和谈还是在春节前“土崩瓦解”了。用汇中天恒公共关系总监曲冰的话说,“佛山市政府的诚意很让我们感动,但是三水区政府的态度则完全判若两人———根本就谈不下去。”由此看来,三水区和汇中天恒似乎结上了“死扣”;然而,作为为健力宝“雪中送炭”的投资者,又怎么会和一直在为招商引资创造便利条件的地方政府结成“冤家”呢?
更为尴尬的局面是:表面上健力宝已经复产,开始步入正常的经营销售轨道,而且其最新的产品广告也已在央视露面;但事实上,它甚至无法像一个最普通的小企业那样照章办事,没有董事会和股东会,解雇和任命高管竟然都由“复产工作小组”来进行。
■三水放弃李经纬,健力宝“所托非人”
3年前,2002年1月22日,年仅28岁的张海取代了执掌健力宝将近18年的知名企业家、62岁的李经纬,成为健力宝年轻的董事长兼总裁。
当时的健力宝有员工数千人,高峰时年销售额高达60亿元,是三水当地唯一的大型支柱国有企业。2001年下半年,当时的三水市政府想通过改制的方式出让健力宝的部分股权,达到“转制”目标,改变健力宝目前的国有企业身份,这在当时亦是企业改革的大势所趋。
但是由于对执掌了健力宝17年的李经纬团队缺乏足够认可,并不愿意以MBO的方式将企业卖给李经纬等高管。据称,当时的李经纬团队已是“功高盖主”,且并不十分把地方政府官员放在眼里,这使三水政府萌发了想去外面寻找买家的想法。张海便是此时出现在三水政府的视线中的。
当然,对于健力宝这样的企业,心仪者自然颇多。据说当年健力宝要出售股权的消息传出后,有意购买者多达20家以上,其中更不乏兼具资本实力和实业经验的国际战略投资者。但是三水政府最终选择了张海。
年少便有“特异功能”和“行走江湖”的张海,以其口若悬河的口才和“资本大鳄”的手段深得三水政府的信任。在成功入主健力宝后,张海又进行了一系列堪称令人眼花缭乱的换股、买进、卖出等资本运作。到2003年10月10日,健力宝集团产权架构为:张海等的健康产业持股53%,张海等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成立的CASA持股37%,三水公投持股10%。
■股东逼张海“下课”,叶红汉急寻“下家”
有资料表明,2002年底张海便开始以健力宝品牌介入资本运作:耗资千万入主河南宝丰酒集团、斥资上亿受让“深圳足球俱乐部”、耗资数亿间接持有在港上市的平安保险法人股7000余万股、直接购入福建兴业银行7000万法人股、整体收购江西景德镇华意电器总公司、间接掌控华意压缩、曲线收购辽宁和上海两支球队……
频繁的资本运作,不仅耗尽了健力宝的钱财,也使其主业经营发生一系列失误,健力宝遭受重创。资本运作领域耗费的巨额银行贷款,导致本已短缺的资金更加捉襟见肘,而主业的频繁受挫,更直接影响健力宝饮料的产销和利润。这一切矛盾终于在2004年初被激化。
伴随健力宝的日渐衰退,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大股东的关系也随之恶化。2004年4月,祝、叶二人联手,召集健康产业股东会,以股东决议形式,限制张海以健康产业名义对外投资。
同时,二人进而要求进入健力宝集团董事会。同年8月,健力宝集团董事会作出决议,免去张海董事长及总裁职务,仅留董事身份,由祝维沙全面接管健力宝。但是叶、祝二人的接管同样是为了一件事———寻找“下家”。
此时的三水政府无疑在这场危机中受到了双重伤害———作为健力宝的小股东,其权益受到侵害;而作为企业所在地的父母官,大企业的不景气有可能导致地方经济的衰退以及个人政绩的下滑,其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此,三水政府已准备以掌控公权力的政府主管部门的优势,与经销商合作开展“体外循环”,强势接管健力宝。
来自北京的汇中天恒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志达,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成了“下家”———他的出现让三水政府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浅。
■李志达“自投罗网”,却难化解地方政府“敌意”
其实,这种由来已久的“敌意”汇中天恒的董事长李志达不是没有觉察到。就在去年12月6日,三水区政府成立“复产小组”接管健力宝后,李志达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表示,“我和宋德平只见过两面,他对我的态度不冷不热,很让我费解。另外,他在电话中多次问过我:你知不知道健力宝的资产是多少?如果是负8个亿你怎么办?”
记者在广东采访时,曾有当事人分析,这种“敌意”之说有两个原因,一是三水区政府一度怀疑李志达和张海有瓜葛,此番对健力宝的收购仍然是“资本运作”而非“做实业”,尽管李在各种场合包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一再否认,但是这种怀疑在三水区政府却始终根深蒂固———在体味了让张海团队匆忙入主健力宝的诸多苦果之后,三水对看起来“来路不明”的外来投资者都采取了质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李志达准备雄心勃勃进入健力宝大有作为之时,也正是三水区政府已经着手启动经销商“体外循环”方案之时。作为收购了健力宝91.1%股权的李志达无疑拥有绝对控股股东的地位,这肯定会打破三水政府的计划。因此,此时的三水政府则开始“以不变应万变”———一方面催促新股东尽快将现金打到账上,一方面随时做好了启动“体外循环”计划的准备。
与此同时,健力宝的各地经销商们则以保护民族品牌的名义,不断向三水区政府施加压力,要求迅速成立贸易公司,以“体外循环”方式启动生产,回笼资金。这导致以前的“准备”最终演变成了事实———这便是去年12月6日,人们看到的“政府接管”的一幕,也由此拉开了“健力宝事件”的序幕。
■“体外循环”虽如愿启动,三水政府已“骑虎难下”
在昨天汇中天恒举行的情况说明会上,其公共事务总监曲冰就表示,如果和谈破裂,不会放弃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此前,汇中天恒就已宣布组成律师团并作好了起诉准备。
对外经贸大学中金金融证券研究中心卢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三水区政府的做法,在某种角度上讲,也许有可以理解和同情的地方,且政府对企业当初的改制方向也是正确的。但是,地方政府由于当初在国有股退出、选择新股东进入时过于轻率,缺乏相应的考评、考察机制,对收购方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资信调查,导致企业损失严重;如今,又无视大股东权益,采用公权行事,采取查封公司账册、扣留公章等手段搞企业的“体外循环”,则会直接影响当地的政府形象和投资环境。另外,政府目前采取的“体外循环”的做法不仅缺乏法律依据,而且贸易公司本身也难以长久存在,一旦春节销售旺季过去,产销利润下滑,经销商联盟也将随之瓦解。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