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往年,王福贵回四川老家,坐长途汽车通常需要两天时间,而回家的旅途让他苦不堪言:数十号人挤在一起,汗臭夹杂着各种莫名的味道,途中不但要忍受“内急”,还得咬着牙购买路边店出售的价格奇贵的食物。但今年农历春节,现年28岁、在南京某建筑工地做工的王福贵,首次飞上了蓝天。他用老板给的飞机票,仅用了3个多小时,就舒舒服服地到达了四川的老家。王福贵形容说:飞机穿过云层如同儿时的梦境一样,他寻思着当时自己距离月亮很近。
而王福贵的老板赵长青表示,只要王福贵好好干活,明年他同样可以坐飞机回家。和赵长青一样,为了留住在自己手下务工的一些既肯吃苦又有一定技术经验的骨干民工,这个春节前,在南京办企业的一些浙江老板纷纷出“奇招”,用种种温情的“招数”留住民工的心,以应对节后可能出现的民工短缺现象。
温情一:为民工买返乡机票
就春节前给王福贵等民工购机票返乡的想法,浙江中达建筑集团南京欧洲城C区项目指挥部总指挥赵长青说,这源于节前的一次老乡聚会。在那次聚会上,肖山一家玩具厂的厂长说,就因为自己一次失误,拒绝让一名技术工人回江西老家相亲的请求,硬是导致一批江西籍技术工人集体跳槽,差点就让企业因为完不成订单遭客户索赔。
“虽然我这边还没有出现民工短缺现象,但那次聚会我感触颇深。”赵长青认为,只有抓住民工的心,企业才不用担忧部分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聚会回来,赵长青当即召集部分民工座谈诉苦,并当场拍板——为10位骨干技术工人购买机票,让他们坐飞机轻松返乡。
在赵长青看来,导致“民工荒”的主要原因应归结到企业头上,“不善待工人,‘民工荒’迟早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而为民工购返乡机票,相对于一些企业的恶意欠薪行为,赵长青的举动应该算得上是一项善举。
温情二:和民工共聚年三十
“今年,我仍然是和外地工人一起吃的年夜饭。”南京康利石材有限公司的老板王刚昨天说。王刚是宁波人,大年三十不回家的经历已有两年。
去年的大年三十,在王刚的安排下,公司里10多名不回家过年的外来工,在南京的一家酒店里觥筹交错,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王刚说,席间有一名湖北籍工人喝多了,拉着他的手边流泪边跟他说:“王老板对我们真好,我这百十来斤就交给你了。”
王刚说,自己的公司虽然不大,但手下的工人却一直非常稳定,大多数人都在公司干了三四年。让王刚感到自己付出有所值的是,今年春节期间公司有几个单子要赶,所有的工人都主动表示,“不回家过年了,王老板您随便差遣”。
温情三:包车送民工回老家
1月7日一大早,南京能泉公司的总经理倪国标,把公司20余位外来工送上了自己花3万余元包来的大客车。来自浙江温岭的倪国标一一握别这些即将返乡过年的民工,一再表示,春节过后,公司还会派车把他们接回南京。
能泉公司是一家生产替代燃料的企业,30余名员工大多来自安徽。倪国标说:“企业投产一年多,培养这些技术工人不容易,包车送他们回家过年,也算是对他们一年来的辛苦工作做的一点回报。”
在外打工四五年的民工刘文兵说,只碰到过过年不给工资的老板,包专车送民工回家过年的老板倒还是头一次,“替这样的老板卖力,值!”
浙商未雨绸缪“民工荒”
南京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是宁波同乡在南京的一个互助组织,该会秘书长郭昌茂告诉记者,春节前针对浙江部分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他们专门召集在南京办企业的宁波籍企业主座谈,讨论如何应对有可能出现在企业身上的民工短缺问题。
郭昌茂说,去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民工短缺现象,浙江省在2004年第三季度,全省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缺口为45.9万人。江苏虽未出现大面积的民工短缺现象,但也已受到波及。他指着一份剪报说,去年底,在江苏泰州经济开发区,一家纺织企业的订单已经排到次年,但由于招不到需要的熟练工,只得推延交货时间,并降低要求免费为无一技之长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一家家具生产企业由于规模扩大,需大量工人,也招不到人,只得将工资基数再提高200元,但还是招不到满意的工人。“这已经向我们的一些企业发出了警报。”郭昌茂表示,自己对潜伏在江苏企业身边的“民工荒”不无担忧。
在这次座谈会上,南京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提醒与会企业主,警惕民工短缺现象,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缺工现象应该未雨绸缪,及早应对。但如果“平时不烧香”,到了“民工荒”时“抱佛脚”又有何用?浙江中达建筑集团南京欧洲城C区项目指挥部总指挥赵长青认为,善待员工是企业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最好办法。虽然有人说,“给钱才是最实在的”,但赵长青表示,为员工增加收入,并使员工有各种社会保障,固然有利于吸引民工前来,但企业要想真正留住人,还须以人为本,善待员工,把工人当自家人看。
浙江鼎立交通设施公司南京公司负责人赵金峰说,他们公司的员工都来自外地,但不管哪位员工过生日,都会收到总经理的生日贺卡。该公司从不担忧缺员工,因为他们从不拖欠工人的工资,把尊重员工放在首位,通过浓厚的企业文化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归属感。
财富更多意味着社会责任更多。赵金峰说,纵观那些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将“善待员工”的思想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善待员工,不仅要从道义上给予员工“善”,还要从管理方法上加以“善”: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技术上指导他们,在生产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使外来工在企业有一种家的感觉。这才是最佳的员工管理方式,也是留住民工最有力的“武器”。
《江南时报》 (2005年02月23日 第十二版)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