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内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大公国际昨日(22日)发布《2005中国银行业信用风险指引》,该报告认为,利息收入依赖度高及资产质量差导致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普遍偏低,且各商业银行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累积的流动性、利率及信用风险不断增加。
大公国际的报告指出,银行业多年来的经营模式较单一的局面不但没有改观,反而有所加重。综合最新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传统的贷款利息收入约占全部营业收入的66.4%,贷款利息收入依然是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最主要来源。
据银监会的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9月末,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约1.7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的92%、约1.56万亿元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8%、约1400亿元存在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该报告表示,“以国际流行的‘不良贷款/GDP’这一指标来衡量,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这一指标已接近20%,比这几年深受银行坏账困扰的日本(其不良贷款/GDP的比例为10%左右)还高。”
2003年中国境内14家商业银行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仅为0.23%,净资产收益率(ROE)为7.29%,与美国、中国香港等金融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业相比,盈利能力相差较大。
但大公的报告也认为,近两年各商业银行普遍加大计提不良资产准备金的力度,使得当期净利润减少;随着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正在逐步提高;各银行正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而获准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等也拓展了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该报告的课题负责人王刚表示,“基于以上认识,我们预计中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未来两年将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大公的报告还认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在总量平衡的前提下,逐步凸现出期限结构错配的问题。据央行披露的资料,中国全部金融机构活期储蓄存款余额和定期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39.4%已上升到2004年9月末的54.4%,上升了1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中长期贷款余额和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则从2000年的23.7%上升到2004年9月末的38.1%,上升了14.4%。
2004年银行的新增贷款总额增速虽减缓,但减少的是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的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仍呈增长之势。
对这个问题,该报告认为,商业银行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在当前国家实行总量紧缩的宏观调控措施和利率市场化趋向加强的情况下,这三种风险转化为商业银行现实损失的可能性增加。”
报告同时公布的最新评级情况显示,我国银行业整体信用水平较高,属于“安全”级别(baa级及以上)的银行达85%,属于“脆弱”级别的占15%。
( 责任编辑: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