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华社济南2月23日电
宏观调控一年间,山东经济悄然嬗变。2004年,山东GDP首次突破1.5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二。位次变迁的背后,是山东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积极回应。
齐鲁大地崛起“群象经济”
在上海地铁明珠线、武汉轻轨线上奔跑的新型国产列车,其车体中大截面铝型材大都出自山东丛林集团。由于顺应了列车轻型化的国际潮流,丛林集团生产的大截面铝型材不仅广泛运用于国产机车,而且成功进入了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世界高速列车巨头的生产车间。
丛林集团的崛起仅仅是山东众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缩影。国家统计局去年底公布了全国2692家大企业集团名单,山东有292家企业入围,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位;新增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位居全国前列。
大企业抗风浪、后劲足的素质在本轮宏观调控中表现尤为突出。钢铁行业是此次宏观调控的重点限制行业。然而,2004年山东钢铁产量新增600万吨,增量主要来自济钢、莱钢、青钢三大钢铁集团。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感慨地说,这些大企业产品档次高,新上项目也符合国家政策,尽管去年山东关闭了一些小钢厂,但此次钢铁行业的调整并没有给山东经济带来大的震荡,反而为山东钢铁行业再上新台阶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专家冯群力认为,山东正在崛起以“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为特色的“群象经济”,其步伐稳健,辐射的范围和延伸的领域十分广泛。
“有保有压”凸显“七大链条”
去年是山东经济发展主脉络变得更为清晰的一年。电子信息、汽车、船舶、石化、家电、食品、服装纺织被确定为山东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链,以海尔、海信等为龙头的家电产业链即为其中之一。
在围绕七大产业链进行的结构调整中,山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优势项目重点加大了技改投入的力度。2004年,山东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投入开发资金163亿元,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8400多项;新组建了重型汽车、橡胶两个行业技术中心。去年前11个月,山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9850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2010项,投产率达85%。
在着力构建七大产业链的同时,山东对于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和企业坚决给予打压。目前,山东已累计关停小高炉、小炼钢企业53户、立窑水泥生产线310条、小煤井596处。山东甩去“包袱”轻装上阵,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
“半岛制造”昂起“区域龙头”
2004年,山东省贯彻中央土地审批政策,739个开发区相继被撤销,减幅为74.6%。开发区的减少,不仅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项目向优势区域集中。其间,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脱颖而出,逐步隆起为山东经济的“区域龙头”。
青岛、烟台、威海三个沿海城市,在山东独具区位优势,多年来形成了较为发达的胶东半岛经济圈。然而,由于三市在产业格局上各自为战,产业趋同化现象严重。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郑克中教授说,胶东半岛毗邻日韩,具有承接日韩制造业转移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强化三市产业协作、联合打造“半岛制造”区域品牌已成当务之急。
构建“两小时都市圈”、三市间人才无障碍流动、整合后的五大优势产业群全新亮相……历经一年图治,“半岛制造”已初具雏形,并吸引了通用、朗讯等大批跨国公司的目光。今年1月25日,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济南宣布,将其中国先进产品和工艺开发创新中心设在青岛。业界分析认为,卡特彼勒公司将研发中心设在胶东半岛的核心城市,显示了“半岛制造”在竞争激烈的区域品牌中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