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信息不对称、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预测数据,而该数据又往往不准确,这是导致中国企业吃亏、直至发生大豆危机的最重要的原因,”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曹绪岷会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但既然美国农业部数字不准确,中国企业为何还要以此为判断依据?曹会长回答“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数字。”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由该协会正式启动的数据统计系统,有望解决这一困境。但坏消息是,因为工程费用完全来源于协会会费收入,协会财力有限,所以,数据发布实行“有偿性”,即只对会员公开。
如果“中国数字”因为费用问题而自我限制,无疑于是中国对自身国际影响力的“自杀”行为。
美国人提醒:迷信单一数字是“商业大忌”
在美方代表团召开媒体见面会的最后一刻,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曹绪岷会长才出现。曹会长的出现令在场的国内媒体颇感意外,因为作为美方的专场媒体见面会,最初的人员安排中没有中方代表的名字。另外,即使曹会长要出面,也应该是在第一天,即出席美国大豆协会和大豆基金会的见面会,而不是CBOT的见面会。
“邀请曹会长出席,是临时决定。而曹会长也是在我们极力要求下才答应的,”媒体见面会的组织者透露说。
会后媒体私下分析说,也许是因为面对中国媒体“不留情面”的质疑和追问,美方认为有必要请中方代表出面,表明中方“看法”。
曹会长一出场,首先表示,2004年的大豆危机已经过去,已不是什么新话题。当时媒体炒得一塌糊涂,但现在问题基本上解决了,不值得炒作了。目前重要的是如何总结危机产生的原因,如何进一步加强我们行业的锻炼,提升行业的解决危机能力。
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他的分析是,目前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部分都是根据美国农业部每年发布的市场信息和预测,作出采购计划和决定。“但美国农业部的预测往往不是很准确,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就难以做出正确判断。这种信息不对称,是发生危机的重要原因。不仅大豆,其他农产品也存在同样问题,”曹会长说。
但对于中国企业对美国农业部数字的依赖,美国大豆协会的雷天龙先生评价说,对于任何一家美国的大豆加工企业来说,他们绝不会仅仅依赖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预测报告。一家美国加工企业可能平均拥有4-5个专门的咨询机构,分别就合同事宜、中国和拉美地区的当年收成等向他们寻求咨询意见。甚至很多美国公司还拥有专用的气象服务,而不仅仅享受政府提供的气象预报。所以在美国市场上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影响市场的因素本来就很多。
“对于中国企业和进口商而言,美国大豆协会只是个桥梁。如果希望得到最全面的信息,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进入美国市场中,包括现货市场和芝加哥期货市场,就像日本、台湾和许多其他地方的企业那样。”他建议说,“而一旦直接进入美国市场,中国的进口商就会对美国的市场、美国的系统、美国信息的可靠性等有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方面做到了,那么关于美国农业部数据准不准等很多疑虑就自然而然消失了。”他说。
“中国数字”有望问世
既然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字不可信,中国企业为何还要坚持采用?“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数据,”曹会长回答说。
那么,中国农业部为何不能像美国农业部那样,定期向国内外市场发布预测数字?“对其他机构我没有权力评价,”曹会长说。
曹会长在提供了一连串的无奈回答之后,还是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最近,国务院已经授权土畜商会,承担美国农业部发布大豆产供销等相关信息的职能。
“我们商会目前已经开始正式准备工作。”曹会长透露说。
不过,目前的数字搜集工作难度很大。如中国大豆的年产量,从没有一个机构真正全面深入地调查过:中国大豆耕地有多少,农民播种面积有多少,有没有自然灾害等。不仅每个省都要调查,还要一个村一个村的调查。
需求量和购买量的统计,难度更大。美国的做法是,贸易商购买大豆、签订合同的数量,都必须向美国贸易部如实报告。而美国贸易局也会定期发布统计数据,如今年签了多少、几月份交货等。但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制度化。
曹会长还介绍,该系统目前实行会员制,即自愿加入的方式,“目前已有会员100多家”。
会员制,意味着数据系统只对会员开放,而不是向全社会、全球免费和公开发布。原因是“因为土畜协会目前所有费用都来自于会费收入,数据开发系统财力有限,”曹会长说。
中国“数字牌”会因“财”夭折吗
与中国行业协会的费用来源不同的是,美国大豆协会的费用来源有两大部分,即直接来源于美国农业部和美国大豆基金会。
美国农业部的资助显然来自政府财政收入,但大豆基金会的费用来自何处?“来自大豆销售价格提成,”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尼尔·布雷迪霍福特说。
在美国,规定每蒲式耳销售价格的0.5%要上交给美国大豆基金会,作为强制性缴款,每年征缴的基金超过8000万美元。这些资金的用途选择,以帮助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率、可行性和盈利率等为目标。其中很多用途都是直接服务于国际客户的项目,为全球购买美国大豆的客户服务。所以,美国大豆种植农户为自身利益,也做了大量的投资。
如早在1982年,美国大豆协会就在北京成立了代表处,目前的工作人员已达19名。现在又在上海开设了第二个代表处。各地分支机构和人员配备的费用来源,都来自美国大豆基金会的基金和农业部的资助。
某种意义说,美国大豆协会等作为行业代表,能够为争取和维护美国大豆种植者利益而不遗余力,除其令人钦佩和叹服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外,还有其背后强大的财力支持,
对比之下,中国土畜商会所有费用仅限于会员会费,因此资金来源渠道少、数量更有限。在此有限的财力情况下,商会承担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都受限。现在,中国政府将开发大豆数据系统的职能确定给商会,但商会现有财力水平下能真正承担起来吗?即使在美国,该职能也是由享受政府财政预算的农业部承担的。
一个多方期待的、寄希望于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提供参考依据的、并借此发挥中国因素对国际市场影响力、从而“参与”国际定价权的中国“数据牌”,会否因“仅供内部参考”而丧失其国际贸易舞台上的身影?
其实,美国农业部的数据之所以能“左右”国际市场,首先是因为其免费向全球公开发布。如果“中国数字”因为费用问题而自我限制,无疑于是中国对自身国际影响力的“自杀”行为。激情满怀要参与国际定价权的宏大志向,又从何谈起?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