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的2005年提出诸多问题:如何判断调控货币政策的目标?经济过热后的软着陆应该以什么方式到来?固定资产是否大副上涨?物价会否飙升……,搜狐财经连线16位顶尖经济学家,把脉2005中国经济走向。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接受搜狐财经采访时表示,2005年中国还应实行偏紧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吴敬琏称,对于今后短期的宏观经济走势有三种不同的意见,我个人认为,只是初见成效,还要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但是要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为主,市场化的手段为主。
过分的依靠行政手段,会有很多负面的后果。所以要避免过分依靠行政手段的偏向,要善于用总量手段和价格手段来调控,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降温的过程中提高效率。中央人民银行调息了,把基本的利息提高了27个基本点,0.27,当然这个幅度很小,但是我认为应该表示欢迎、表示拥护,因为意味着我们试图更多的运用经济手段,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这是今年以来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调控的时候,最好是按照各个市场经济国家所用的办法,频繁的微调,而不要长期不调,一调就来一个大跨度的调升或者是调降,因为宏观经济调控是短期调控,像公开市场业务的调控,那几乎是每天都要研究它的松紧力度,利率的调控当然不能每天来,也不能好几年都不动。所以比较多的频繁的微调是比较好的办法。
(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