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的2005年提出诸多问题:如何判断调控货币政策的目标?经济过热后的软着陆应该以什么方式到来?固定资产是否大副上涨?物价会否飙升……,搜狐财经连线16位顶尖经济学家,把脉2005中国经济走向。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扩张期,2004年,我国物价总水平处于高位。其中6-9月份CPI连续达到或超过5%,直接促成了央行10月份的9年来首次加息。但去年的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由粮食涨价带动,随着10月和11月CPI涨幅从高位回落到4.3%和2.8%,粮价上涨因素已逐渐消除。可以肯定,2005年粮价不会继续构成CPI上行的主要因素。
CPI走势主要取决于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中公用事业产品、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重新估值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国内PPI向CPI传导机制受经济形态的影响并不通畅,现有能源、原材料价格高涨对CPI的价格传导缓慢,将在15个月到20个月内完成。
从国内外多种市场因素来判断,2005年,水、电、原材料、燃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由于目前煤电油供应紧张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局势尚不稳定,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许多地区本应出台对水、电、燃料的价格调整政策被当前通胀压力所延后,一旦国内通胀压力稍有缓解,这些地方就会进行调价。目前许多地方的公共服务品价格定价较低,城市交通、医疗服务费等存在调价压力,不过其上涨力度是可以控制的。
2005年的劳动力成本将继续增加。从2004年开始大面积出现的“民工荒”,导致企业人工成本上升,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企业相继提高了民工工资,据初步估计,幅度超过15%。“民工荒”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开始出现变化,这会促进劳动力价格向其真实价植靠拢,并推动社会保障制度落实。
在土地价格方面,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2005年,国内土地供给将减少,土地使用成本将提高,特别是商业和住宅用地成本将明显提高,这将影响到房屋的租售价格。此外,2005年处于2002年开始的居民住房市场化转型的近十年的长周期中,住房消费需求还处于刚性需求的释放阶段,房地产价格缺乏下调动力。
2005年,我国经济不会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但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全年物价仍将在温和通胀区间运行,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2005年CPI同比增长约3.3%。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