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的2005年提出诸多问题:如何判断调控货币政策的目标?经济过热后的软着陆应该以什么方式到来?固定资产是否大副上涨?物价会否飙升……,搜狐财经连线16位顶尖经济学家,把脉2005中国经济走向。
对于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国内各种看法存在很大分歧。除了个别经济学家之外,多数经济学家对此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而更有相当部分学者甚至是持完全相反的立场,认为中国面临的是通缩问题而不是通胀问题。
预言通货膨胀是困难的,困难在于这个问题为很多因素所包围,轻重缓急并不容易区分。在相当程度上,国内对于通胀问题的看法,与国内维持产品的低价格有关。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国之所以可以维持现在产品的低价格,原因在于四大国有银行对不良资产的粗放处置方式和源源不断地外资流入。我们可以放眼全世界去寻找,有哪个国家同时存在中国这样的现象?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中国企业可以使用一种非常粗放的手段进行生产,维持产品异乎寻常的低廉价格,进行极具杀伤力的血拼式价格竞争。
具体来说,一家企业借了大量银行贷款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试图通过生产的扩大,获得一种更为经济的规模,使原有产品或是新产品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这种情况在经济高涨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问题在于,一旦这种投资失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一种情况是企业要自己承受失败的结果,“被逼”只能通过追求更高的价格,以获取更多利润来偿还银行的信贷;另一种情况则是无须承担投资失败的结果,因为银行可以通过“不良资产处置”,一笔勾销企业的信贷,当然这种情况下,企业也就完全轻装上阵,根本无须去提高价格,追求利润,偿还信贷了。
一个企业如此,一个项目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无须承担赢利责任,无须承担项目投资回报的责任,那么企业当然尽可以放心使用低价格的粗放方式,去生产,去销售,一切后果自有银行来承担,而银行也自有“不良资产处置办法”来解决问题。
而中国为什么敢于使用一笔勾销式办法来处置不良资产,又与外资的持续流入有关。根据最新数据计算,截至到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8941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约5648亿美元。这相当于4万多亿的人民币,即使去掉2万亿的不良资产,那么也还会为社会提供2万多亿的购买力,更何况外资继续在以每年400亿美元到600亿美元的规模流入中国。因此,中国产品的价格低廉,并非仅仅是因为劳动力的便宜,它的背后,还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办法和外资大量持续流入这样两个实质因素。
由此观之,国内通货膨胀趋势并非不存在,它只是为中国特殊发展时段内的云雾所遮盖。而且,当银行不良资产和外资流入两者“出问题”的时候,就是价格火山爆发的时刻!比如从长时期看,如果银行不良资产积累到足够的界限,国家最后不得不依赖发行货币来解决问题,那样就会出现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在这里,经济波动的源泉是内生于银行贷款软约束之下的社会非理性投资冲动。我们判断,在2005年,国有银行改革会进一步提高对企业的约束,而外资流入中国的顾虑和门槛开始增多,这分别是降低和提高价格火山爆发概率的重要因素。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