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的2005年提出诸多问题:如何判断调控货币政策的目标?经济过热后的软着陆应该以什么方式到来?固定资产是否大副上涨?物价会否飙升……,搜狐财经连线16位顶尖经济学家,把脉2005中国经济走向。
蓦然回首,2004年的经济风云已经成为历史,这一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事件是持续经年的宏观调控,同时令人难忘的还有,2004年的中国经济依然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搜狐财经今年1月5日推出首份互联网中国经济年度报告《山坡上的中国》,对2004中国经济历史作了全面回顾,经济学家高辉清为搜狐财经独家撰文,将2004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描述为“金色迷茫期。”
“金色”总是令人振奋。对于持续发展的中国,高速增长下的经济总量的积累是一个巨量。据国家统计局1月25日公布的初步数据,2004年全年GDP为136515亿元,GDP同比增长达9.5%。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9%,涨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年进出口总额11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全年贸易顺差320亿美元,比上年扩大65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6亿美元,增长13.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60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
搜狐财经的合作伙伴安邦集团研究总部根据“安邦经济增长趋势指标”定义列表,认为2004中国这一增速属于最高一级的“高速增长”。他们的观点与许多机构与学者的观点接近,认为,综合近三年的情况看,从2002年开始,中国经济在经历了通货紧缩之后,已经进入一个较为强劲的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并表现出了较强的自主性增长能力。安邦认为,这一势头也将在2005年的中国经济中持续,并对2005年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显著的影响。
然而在“金色”后面加上“迷茫期”三个字,就让我们在金色面前保持足够的理性,2004已经作别,这种“金色迷茫”是否还将持续延续到2005?或者说我们已经投身于其中的2005,如何告别这一“金色迷茫”?在春天即将来临的时候,这个答案的探究,显得非常的迫切。
还是需要回顾一下去年的宏观调控。在调控手段上,政府主要限制了土地及信贷两个闸门。在土地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整顿,清理了大量的开发区;城市商业用地供应也实行了市场化的“招拍挂”。在信贷方面,央行采取了提高商业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手段,同时,银监会还对商业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至少从信贷和货币供应的总体情况看,宏观调控收到了明显效果。由于过去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信贷,2004年国内商业银行收缩信贷的实际手段过严,因而在微观上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同时,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中,进一步凸显出了来自地方的投资冲动,以及地方政府参与经济的高涨热情。而宏观调控也在相当程度上演化成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博弈,以至于“以市场手段为主”的调控无法奏效,而不得不采取行政手段甚至“讲政治”的方式。
在宏观调控的影响上,民营企业在调控中所受的抑制,与国有企业有显著不同。尤其是在一些受到重点调控的行业,如钢铁业,大型国企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民营企业则成为了大力整顿的对象。这种事实上的“差别化调控”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民营经济。
因些许多学者,包括吴敬琏先生,去年搜狐财经适时独家发表吴老的文章,全面阐述了他对于宏观调控观点,他认为,中国必须改善宏观调控。实际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已经采取许多倾向于市场化的手段。但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问题并没有完成,这些手段能否使中国从“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经济怪圈中解放出来,目前还有待继续观察。甚至依然有人担心,2005年中国经济是否会再次出现经济过热的争论。宏观调控政策是否会持续偏紧?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落实?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突然升值?能源等瓶颈行业问题是否可以改观?土地整顿长期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否会持续?房地产价格是否会出现剧烈变化并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等等,在一年经济开篇之时,大家的心中充满期待。
搜狐财经合作伙伴安邦集团研究总部认为,在2004年的宏观调控与解决瓶颈问题的同时,中国决策层实际上接受了“和平崛起”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典型体现是,在去年的能源及资源瓶颈压力之下,中国显著加快了在国际上收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步伐。资源与能源扩张的背后,实际上体现出了高层对目前国际局势及经济安全的判断。中央决策层对此的表态是:要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影响力上升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利益的实现。而能源与资源的扩张,以及中国企业各种形式的“走出去”,正是这一战略思想的体现。我们判断,中国所表现出的“资源扩张性”,在2005年将持续下去,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能源与资源市场的竞争。“和平崛起”将是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正是这一战略选择,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有希望在国际化竞争的坐标中迅速找到方向,从而调整甚至终结中国经济面临的“金色迷茫”。
让我们共同思考这种“金色迷茫”吧,2005,中国经济走出金色迷茫期,还需要持续的探索的实践。需要说明的是,本期搜狐财经携手安邦集团研究总部及16位经济学家所做的2005年中国经济展望专题,采纳了合作伙伴安邦一贯的关注经济现实和市场的风格,在建立的一套以经济增长趋势指向为目的的指标体系基础上,着重于讨论和研究影响2005年中国经济的各种现实问题,以期客观地反映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提示市场中风险因素。我们的重点,并不在于对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的预测和评估,而是希望阅读者能够在新的一年中,能够经常回顾报告中涉及的诸多现实经济问题和风险因素的分析和探讨,来更准确地把握2005年的经济形势与方向。
文/搜狐财经及安邦集团研究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