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继今年2月份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后,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这表明,“工业反哺农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政策,在经过2004年初步实践彰显成效后,已经进入全面开展阶段。
工业之所以要反哺农业,是由农业天生“弱质”决定的。按照一般发展规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完全市场条件下,农业生产利润率一般达不到平均水平,必然导致其萎缩。因此,从国际惯例上看,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其他产业必须“反哺”农业。农业又是国家基础性产业,特别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大国,事关国家的安全。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人均收入约1000美元,财政收入超过2万亿元,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财政反哺农民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从我们的近邻韩国和日本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也是在人均收入800美元时开始对农业“反哺”的。
笔者认为,中国的“三农”问题,既有发展规律的普遍性问题,更有长期以来以农补工、向城市倾斜的经济政策造成的城乡不平等问题,还有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地区差异,问题复杂,千头万绪,因此必须在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实践中找到“抓手”,以取得实效。
当前,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在减免农业税的同时,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就目前农村的情况而言,首要任务是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制止农村教育下滑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教育或许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根本方式。同时加大对农村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以及科技的投入与支持,为农村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要想农业有一个持续的发展,必须改变其“弱质”,做到生产要素投入到农业、农村时,能够获得与非农产业等同的收益。为此,政府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该补贴的补贴,该优惠的优惠,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农业领域。
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庞大的农村人口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农业、农村的根本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农民向城市转移。为此,政府应消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读难、户籍城乡分家等问题,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市民。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如中央财政新增140亿元用于农村财政转移支付、免征农业税、对种粮农民直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创新和技术推广、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这些都为全国各地落实“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
( 责任编辑:杨茂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