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李卫玲 发自北京
自3月5日起,《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正在全国人大代表中间审议。
在这个报告里,2004年,全国财政收入完成预算的111.8%,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105.9%。针对这种情况,著名财税专家、中央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桓3月8日对本报记者表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年年超预算,说明了我国《预算法》实施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预算法》执行堪忧。
刘桓说,在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是不能随便突破的。只有在遇到像“9·11”和东南亚海啸这样的重大事情时才能调整预算。在这些国家,财政预算是从一两年前就开始做。比如,2005年的预算是从2003年就开始做。预算一旦确定下来,没有重大理由就不能突破。
在年中追加支出,说明年初制定的财政预算不准确、不科学。说起造成财政收入预算不准确的原因,刘桓认为,这是由于对引起增收的因素统计估算不足。
还有专家表示,预算法所有条款的粗线条导致了预算体制的问题难以依法协调解决。另外,全国人大每年对政府财政预算草案的审议过粗,也是造成预算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本来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是好事,但与GDP增长比例不匹配就隐含风险。刘桓说,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已经连续10年以上大大快于GDP的增长。原来GDP增长5%时,财政收入增10%;后来GDP增长8%、9%时,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和GDP增长的比例很不匹配。
刘桓认为,GDP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比如GDP增长9%,财政收入增长12%至15%。财政收入增长远远高于GDP,说明企业负担、社会负担增加,这与我国要构建市场主导性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不吻合。
在2004年的财政预算执行中,基建支出和行政支出费用最高,这说明我国财政政策需要进行以市场为主导的职能转换。
刘桓说,在2005年的财政预算执行中,基建速度会得到控制,国家倡导廉政建设,行政支出也会得到抑制。“三农”会有大投入,科技发展也会得到重点支持。
数据
2004年,全国财政收入在2003年突破2万亿元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达到26355.88亿元,比上年增加4640.63亿元,增长21.4%,完成预算的111.8%;全国财政支出28360.79亿元,比上年增加3710.84亿元,增长15.1%,完成预算的105.9%。收支相抵,支出大于收入2004.91亿元。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