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作为去年中央预算安排的重中之重,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有比较详细的披露。这些投入包括中央财政在“两减免三补贴”上安排的补助支出313.2亿元;调增用于农业的国债项目资金380亿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63.16亿元由有偿使用改为无偿投入;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取消、降低、免征了十几项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多万人、支持农村抗灾救灾,等等。2004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2626亿元。
2004年是中央出台支持“三农”政策措施最多的一年,也是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增幅最高的一年。
在财政部门各项支农政策中,逐步减免农业税是一个标志性措施。而中央政府关于明年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承诺,得到了本届人大三次会议会内会外的热烈掌声。
河南省武陟县的农民张忠良的一本账算的很实在,他家一共有14亩地,农业税的减免,让他一亩多赚280元,14亩地就多赚了3920元。而他的父母官、河南省省长的大账则是,2000年的时候,国家的农业税加上乡统筹村提留和农民的集资,河南农民总的负担一共是101亿元。今年省里全部免除农业税,原来农民101亿元的负担全部取消了,反过来还要通过三种途径的补贴,给农民15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财政部门对“三农”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上将会继续加大。首先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今年将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继续减免农业税,直至2006年全部取消农业税。今年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免征牧业税。为落实这些政策,中央财政将新增转移支付资金140亿元。二是支持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主产区100亿元对种粮农民的直补资金规模不减少;安排良种补贴资金37亿元;安排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亿元;对种粮大县补贴55亿元。三是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投入。四是继续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五是继续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技术培训工作。粗略估计,资金总数将会超过3000亿元。
细心观察最近几年中央政府在财政上支持“三农”的政策,一直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路子不断深化。
“多予”就是切实增加“三农”投入。逐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包括进一步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灾害救助及扶贫等财政投入;国债项目资金使用也向“三农”倾斜。
“少取”就是要少向农民收取税费。重点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今后不再设置专门面向农民收取的各种税费。同时,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配套改革,巩固农民减负的基础。
“放活”就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实际上,关心“三农”、支持“三农”正是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中应有的一部分。对“三农”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也体现了我国财政分配思路的转变:一是由过去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向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转变;二是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曾在他刚上任时表达过一个愿望: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他这话的意思就是将“三农”发展中属于政府职责的事务逐步纳入各级财政支出范围,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这个愿望的实现可能会比他当初预料的时间表要快的多。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