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今年需取得新突破的第二项重要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继续推进”,反映出国企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而国企改革毕竟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发展、稳定被称为改制过程中的“三个轮子”,这其中难度最大、涉及面最广、政策性最强的则数人员安置和劳动保障问题。按照通常说法,衡量企业改制是否成功,其最关键的一环就是看职工安置是否到位、职工合法利益是否得到保障。
多年来,各地在推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企改革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调整了资本结构,理顺了政企关系,明晰了企业的产权,保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有些改制操作不规范,缺乏法律明确规定或有效监管,使国家和职工蒙受损失,一些不该付出的改革成本也相当巨大,甚至出现一些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我们的许多国有企业的产生具有极其强烈的历史色彩,有的是先辈们流血牺牲从“三座大山”中夺回来的;有的是靠以王铁人为代表的工人用“干打垒”精神,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中干出来的;有的是靠“剪刀差”,由农民贡献出来的。不同的“出身”和不同的背景,注定了国企改制不能搞“一刀切”。企业改制的目的之一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管理科学和民主管理。从根本上说,企业改革的目标与职工利益的保护是一致的,但如果操作不好就可能损害职工利益和感情,所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则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来说,在国企产权改制过程中,侵害国家和职工利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失真或走过场,低估或少估国有资产;二是产权方案制定违规,未经过职代会审议;三是方案内容违反或不符合政策,损害国家和职工利益;四是产权交易暗箱操作;五是职工安置不公平、不公正;六是改制中职工的各种保障不透明。
人们常说,改革是要付出成本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看看这本改革成本账是否合情合理。是靠钻改革改制的空子,以牺牲国家和职工利益最大化为代价?还是以人为本、阳光操作,让职工成为改革受益者为先决?殊不知,前者往往引来的是持续的动荡,而后者虽然看起来改制付出的成本较大,但却赢得了职工的理解、支持,换来的是长治久安、稳定发展。这是当今我们国企老总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最近,有不少企业在积极探讨“如何让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话题,这种密切经营者和员工之间关系的做法值得学习和推广。保障职工利益,发挥职工的“主人翁”精神,无疑为企业带来强大的发展后劲。职工只有与企业同心同德,才会主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而企业也将因此充满生机。
根据国际经验,产权改革、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稳定是转型国家共同的目标。在这三件事中,最难办的无疑就是产权改革。如今,在我国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即产权改革阶段的今天,如何规范国企改革进程,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让全体人民都能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已经成为经济界和企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亦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踊跃建言的焦点话题。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