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过去的两年里,一份份审计报告引起亿万国民关注。动辄百万、千万甚至数以亿计的问题资金触目惊心。
在今年的审计公告中我们注意到,除了保持对问题资金不留情面地揭露外,对涉案干部处理情况的篇幅也在增加。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群众要求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呼声,另一方面说明,民众的视点已从关注审计风暴本身,转移到如何让“风暴”转化为“阳光”。昨天,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审计学会会长、前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翟熙贵,他表示,在审计部门将要全面展开的“效益审计”中,邀请专家加入势在必行。
中央党校也要被审计
记者:我听到一个消息,说今年会加大对中央级单位的审计工作,这里所说的“中央级单位”包括哪些部门?
翟熙贵:对,从今年开始,我们的确会增加对中央级单位的审计面。凡是在财政部有直接账户的单位,不管是党的中央机构,还是中办、国办,包括中央党校等,只要从财政部立户取钱,就要接受审计。我认为,今年审计面扩大完全正确,并且有法可依。《审计法》有明确规定,凡是走中央财政预算的,都要接受审计。
记者:那么在以前,为什么没有对这些单位进行审计?
翟熙贵:以前的确存在一些顾虑。当你对重要部门进行审计时,人家就会问,你怎么监督起权力机关来了?实际上呢,审计监督的仅仅是一部分,就是对财政拨款的使用情况———例如有没有合理地使用、有没有挪用浪费、有没有按照法律要求认真使用这些资金等等。在近几年,我们的顾虑打消了,他们的不理解也消失了。
审计报告可分三部分
记者:李金华审计长曾经说过,审计工作的目的一是要“抓问题”,一是要“防问题”,“抓问题”我们已经看得很多了,但“预防问题”如何能够得到体现?
翟熙贵:实际上“抓问题”和“防问题”是有联系的。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的财务状况和经济秩序不规范,所以我认为审计首先就要揭露问题,揭露出问题以后呢,就要开始找原因,按照我们的说法就是给问题单位“提出建议”。现在对外公布的审计公告中,由于篇幅原因,给每个单位提出的整改意见提到的不是很多。但实际上,每次审计出问题之后,我们都给该单位提出了建议,有时还会是比较正式的“建议书”。其实审计就是一方面抓问题,另一方面帮助你整改,帮助你建立制度。所以揭露问题和提出建设性建议是相结合的。
记者:但是现在公众对审计署提出的建议都不是很了解。
翟熙贵:这个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审计公告来解决,现在审计公告除了审计问题和整改情况两部分外,也在加大审计署整改意见的篇幅。所以,以后的审计公告可以由三部分构成,第一是发现问题,“某单位违反财政纪律”;第二是指出这个单位各种不规范使用资金的情况,最后审计署提出的建设性意见;第三部分才是整改意见。
效益审计将成审计重点
记者:怎么理解“效益审计”?
翟熙贵:就是看你花国家的钱,用得怎么样,是否达到了效率、效果、效益。比如说你一个工程花了10个亿,工程建好了,审计部门就要看你这10个亿是不是花好了,你成本是否节约了,效率是否提高了,最后的结果是否达到了原来的计划目标。同时,项目的效益计算出来之后要进行对比,不单跟国内标准对比,还跟国外标准对比。近几年,审计署也进行了一些效益审计,对比后发现,我们的成本和浪费都是巨大的。
记者:这个“效益审计”究竟是“事前论证”还是“事后找问题”呢?
翟熙贵:是事后的审计。这两年深圳搞了一些大项目的效益审计,在人大常委会报告之后引起很大反响,效益审计是事后审计,建设过程的浪费只能追回很少,大部分都没有办法追回了。但是,不能因此得出“效益审计”作用不大的结论,因为效益审计最大的效果是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受审单位找问题,改善管理,挖掘潜力,支持这个单位长期发展。
记者:这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一大考验。
翟熙贵:对,没错,所以现在审计署非常注重培训。但我们也考虑到,光靠培训也很难完全解决人才问题,必须引进人才。坦白地说,效益审计牵扯面太广了,很多领域我也不懂。比如对一个核电站进行审计,我们8万审计工作人员里面可能没一个人懂,怎么办?那就只有请核工业方面的专家、科学家参与审计过程。
我对效益审计的前景非常乐观。效益审计还包括社会效益审计,比如环境审计。一些企业微观效益很好,能赚钱,但是宏观上该企业污染环境、耗水耗能巨大,这些问题就可以通过效益审计来发现,然后进行改正。
严惩审出问题不报告
记者:李金华审计长和您都对审计工作者的评价很高,但人们还是不免有疑问,8万审计工作者真的就是铜墙铁壁一块吗?
翟熙贵:不可能,毕竟是8万人啊。我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工作者是好的,无论在工作作风上还是在道德、生活作风上。但这么大的队伍里难免有个别人作风不是很严谨,最后违反纪律,这种事情过去出现过。其实,虽然审计报告中动辄上亿资金,但在审计过程审计人员根本看不到钱。
记者:对于外出审计的工作者呢?他们没有机会吗?
翟熙贵:你说的是“内外勾结”问题,我们除了八不准、廉洁自律条例外,还有相互监督机制等工作纪律来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一个审计人员有意不把发现的问题报上来,我们会对此严厉惩罚———就是一旦发现,直接追究法律责任,决不留情。1998年,我们对贵阳财政局进行审计时,第一次审计就已经发现有问题苗头了,但是审计没有到位,没有及时深入地追下去,到第二年审计时发现,财政局那个干部就在当年把赃款转移出去了。最后,对负责第一次审计的那个处长给予撤职处分。
审计是制度不是风暴
记者:有人说审计报告给很多人带来了压力,这些压力具体是什么?
翟熙贵:这个压力,首先是给地方级审计部门的。国家审计署报了这么多问题,地方人大就说了,为什么中央级单位能查出那么多问题,你们就查不出问题,是你能力不够呢,还是隐瞒不报?这样审计的正常工作就有压力了。
所以我一直说,审计是一种制度,不是一种“风暴”。有问题审计署要审计,没有问题审计署也要审计。以后的审计公告是全面公告,不但只说有问题的单位,像监察部这样的连续三年都没有问题的单位,审计署也要公告,作为表扬。
另一方面,那些问题单位也有压力。有这么一个例子,现在的《审计法》中说“可以公告审计结果”。某部门领导就去审计署说,别给我公告了。审计署回答,公告结果是《审计法》规定的啊,那个领导就说,《审计法》不是说“可以公告”吗,那也可以不公告嘛。他钻这个空子,你怎么办?所以今年9月份要修改《审计法》,我就建议把“可以公告”明确修改为“审计结果应该予以公告”。
记者:您理解问题单位的这种怕曝光的思维吗?
翟熙贵: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去年,已到人大部门工作的我,到地方去执法检查。下面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他还不知道我以前是审计署的,就对我谈起审计工作,说审计简直是给社会主义抹黑!我当时就劝他,公告如果能促进你整改问题就是好事。很多单位的领导还是需要转变思维,习惯就好了。
干审计就不能怕得罪人
记者:您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需要达到哪几方面要求?
翟熙贵:作为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首先要有理想和信念。其次要有良好的作风,包括工作和生活上的,作风要正,要禁得起诱惑。第三还要有献身精神,审计工作者很辛苦,往往是无名英雄。最重要的一点是,不怕得罪人。就我个人来说,审计了这么多单位,抓出来这么多问题,当然要得罪人。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