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假如不解决浪费无人真正心疼、投资决策风险责任“主体”不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边界模糊、公司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抑或说不根治“自我约束乏力症”和“经营理性缺失症”,仅仅靠电信法可能无法完全管用。
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曾身居电信行业要职的杨贤足委员就一种现象提请国家高度重视:“电信网络存在严重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浪费数额相当于建几个三峡了。”
就象供水管道严重“跑、冒、滴、漏”总会有水源以及管内压力一样,这浪费掉的值“几个三峡”的钱也总该有个“出处”,它们究竟是些什么钱、谁的钱呢?
国家是两个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的重要股东,故完全有理由认为一部分“国资”就这样浪费、流失了。国资又是从哪儿转化来的?假如纯系财政直接投入,便意味着广大纳税人乃至全国人民的钱被浪费,而这笔数额巨大的钱完全可用在更急需、更合适的地方。尤其中国还不富裕,太多的贫困人口需要救助,太多的公共设施、社会保障项目存在着“欠帐”。
这些被浪费的钱也许由银行贷款转化而来。即使电信从不发生贷款“呆滞”,仍可认为部分银行贷款转化成了浪费;甚至,一部分转化成潜在的呆滞,另一部分则直接变成拖欠。按一般情况,电信贷款主要来自国有银行,而国家财政直接大笔“冲销”国有银行呆坏帐是众所周知的事。说到底,由银行贷款转化成的浪费,同样可以被认为是属于全体人民的财富。
诚然,尽管浪费惊人,但也许仅仅冲抵了电信自身的利润,因此浪费被掩盖。若如此,也许更值得反思:值“几个三峡”的钱浪费掉之后,电信居然还有如此丰厚的盈利,其本身说明什么?只能说明该行业利润率高得实在离谱。这些超额利润,要么来自垄断下严重的不合理定价,要么来自这样那样的“霸王条款”。总之,“羊毛出在羊身上”,一切经营利润都来自用户,故只能认为是广大消费者多缴的钱值“几个三峡”。
无法设想,这些被浪费掉的钱是来自电信业高层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或者广大电信员工自己的腰包。
值“几个三峡”的钱被白白浪费的现象假如放在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理由如下:其一,作为投资者、经营者,无论从个人利益还是规避责任风险出发,都绝不会容忍这样的浪费;其二,在社会“平均利润率”基础上,任何行业、企业的经营利润都经不起、也“养”不起如此巨大的浪费;其三,一个存在巨大浪费的企业既违反一般经济规律,也违反自身运作规律,故任何追求持续发展的企业,都无法认同这样的浪费;其四,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一系列管理规章、财务制度,无法“通过”这样的浪费。
由此联想到前些年银行业不计成本大铺摊子、乱设网点的现象:由于上级对下级的考核主要是存款规模,甚至由此形成一种“以存款论英雄”的经营文化,因此有些银行的下级单位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上出现严重的误区和盲区。在当时背景下,即使中央银行三令五申不准大铺摊子、乱设网点,估计也未必管用。
按说,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没有防止重复建设、投资浪费的国家法令和行业法规,充分的“市场理性”、“经营理性”决定了任何企业都不会出现象中国电信业这样的、违反情理的重复建设,更不会出现如此巨额的浪费。市场竞争处处有风险乃至陷阱,企业的判断偏差、决策失误在所难免,但即使由此造成浪费,也会被限制在“偶然”状态以及可被“理解”的数量之内。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为:杨委员开出的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经验、将防止重复建设写入电信立法的“药方”未必能治到“病根”上。假如不解决浪费无人真正心疼、投资决策风险责任“主体”不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边界模糊、公司制度存在严重缺陷等一系列问题,抑或说不根治“自我约束乏力症”和“经营理性缺失症”,仅仅靠电信法可能无法完全管用。到头来,也许会有更多的“三峡工程”被浪费掉。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