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作者:陈功
认真看待200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可谓利益面前,众说纷纭。但无论名家的口舌之辩,还是商界的利益纠葛,焦点问题均首推币值和股市。
对于币值的“两率”(汇率与利率)问题,我一贯坚持的观点是:不能与市场力量对峙。市场力量只能被引导,只能与之互相调适。此中情形,犹如古代的治水,堵截和疏导从来就是两派意见。但时至今日,结果可以看得很清楚——古代堵截洪水的大坝早已不复存在,而疏导工程却至今尚存,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考验。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与市场力量对峙的代价都必将是惨重的。
我们现在指责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联合操纵铁矿石涨价71.5%。但我们也承认,日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新日铁公司依仗了日元不断升值所带来的好处。其实,因为人民币保持“稳定”,我们远不止在铁矿石进口上吃了大亏。在全球石油价格翻番猛涨的同时,中国已经悄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这里的冤枉钱又不知道花掉了多少。
有人说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利,但将会对出口造成危害,因而可能影响币值的稳定。我不清楚这笔账是怎样算的,只知道当汇率无法调整的时候,就只能调整利率,将外部代价转为内部代价。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代价呢?如果说汇率调整一两百个基点会对出口行业造成压力的话,那么加息对出口行业就不会造成资金成本的上升吗?事实上,很多人忽略的一点是,类似中国纺织业这样的出口大户,他们同时也是日本精纺毛料的最大进口者。“两率”问题,其实是钱币的两个面,只有适度而渐进的市场化才可以兼顾这两个面。
再来看看另一个问题——股市。现在有关股权分置的讨论已经甚嚣尘上,但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真的是中国股市的万灵药吗?肯定不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症结性问题在“两制”问题上——体制和法制。上市公司很多搞得很糟糕,为什么?这是任何一个国有企业职工都能回答的问题——体制问题。而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根本就不是证券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至于法制,这更是社会整体环境生态的问题。贪官的外逃,腐败问题的孳生,已经清楚表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证券市场只能是一种“玩资金的场合”,而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规范的证券交易市场。
以这样的背景来看待问题,股权分置的浪潮,其实掀动的只是另一波利益再分配。
大家可以想一想,突破法律框架的股权分置究竟能够带来什么?不错,也许A股可以含权,也许市场指数可以暂时性地上扬,但大量A股在谁的手里?大量的法人股又在谁的手里?又是由谁出钱来完成股权分置?或许可以这样说,股权分置一旦确定,最大的受益者事实上也就已经确定,决不会是市场的广大散户和真正的投资者。真正得以因股权分置而解围的,将是一批手中握有烂股的券商。如果扩大而行之,则财政部门也会因股权分置而获得不少益处。
问题是,即使是这样,好处也是暂时的!因股权分置而得益的券商和财政部门,如果“两制”问题不解决,一切照旧行事,那么一切问题还会重来。就像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一样,割了一茬还会新生一茬。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股权分置所抱有的幻想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事实上,打破中国股市困局的灵丹妙药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赋予了中国股市以太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从现代企业制度到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哪一个国家的证券交易市场,能够承担得起如此之重的社会变革职能?所以,期望的后面,等待我们的一定是失望。有专家责怪说,中国股市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中国经济增长的客观实际,丧失了晴雨表的作用。我认为,中国的股市恰恰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股市指数的不断下行,清楚地揭示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的各种严重隐患!市场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自己。
如果清醒地看待我们所处的客观世界,相比较于目前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言,中国股市的存在和发展依然是超前的,出现大量的问题属于必然。对此,与其设法付出大量成本挽救它,不如任其腐烂,放手让指数从1200点再继续往下跌,直到这个市场腐烂到足以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不要进场,进场将是咎由自取!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统一认识,下定决心解决“两制”问题;至于广大的散户股民,劝阻进场,同样也是一种对他们最负责任的做法。
戴着镣铐的中国资本市场是无法起舞的。中国资本市场只有在彻底破解“两率”和“两制”的困局,才有望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 责任编辑:阿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