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家统计局的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了中国经济至少5年内保持高速增长的信心,巨大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仍被视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虽然发展经济学中还有很多值得争议的理论,但是资本、人力、技术等因素还是被普遍承认为经济的增长动力。FDI近年来在中国受到的争议和怀疑颇多,但是怎样也改变不了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作用。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还有众多的劳动力需要更多的资本投入才能解决就业、温饱和发展的问题。因此,缺少资本的国家,FDI还是越多越好。
但是,说FDI越多越好,并不是说利用FDI不计成本,引进FDI也有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很多对于FDI的争论,实质就在FDI的质与量上。由于长期以来,各地方政府引进外资不计成本,导致了很多负面的作用。一些有异议者看不到质量问题,就抱怨FD I的数量问题了。
这样的局面正在发生变化。上周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在一个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加大吸引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领域投资的力度。“中国将根据跨国直接投资的新特点抓紧制定有效措施,承接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鼓励外国公司将更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转入到中国。
这也就是说,中国对于FDI今后也要挑着用了。既要吸引跨国直接投资,又要促进本国经济持续增长,这一点与笔者去年12月在《经济棱镜》专栏中的预测相同。
在《来年经贸工作质量要先行》一文中,表示2005年中国的外经贸工作至少要“变”在三点上:“外贸增长方式要转变,要升级要质量;利用外资的质量也要提高,不能盲目追求引进外资,既要提高外资质量,也要促进国内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再就是走出去战略也要注重质量,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增长。现在马秀红副部长的话至少明确了:新政策将改变中国利用FDI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从追求数量,到讲究质量,这是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自然过程。中国要吸引更多的外资到高新技术和服务贸易领域,实际上与“中国改变重工业化发展,追求新型的工业化的目标一致。
何谓新型工业化道路?至少要在经济增长中体现出三个新的增长源泉:一是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二是服务业超越工业的迅猛发展;三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普遍应用。在中国利用外资发展工业化的第一波浪潮过去以后,利用外资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业的愿望正在加强。
中国人这些年总在抱怨,“本来是希望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管理,结果是效果一点儿也不明显。什么道理呢?原因就在FDI的利用方式上。中国纯粹地利用海外的资本,资本只是经济增长需要的一个要素,而外资利用中国的方式更多的是利用低廉的劳动力与资源,当然还有市场。
一项笔者看到的关于“以市场换管理的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管理知识的溢出效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陆挺,北京大学,袁诚)表明:当进入本地的三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以追求低廉的劳动与资源成本为首要目的时,企业往往本身不具有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经验,或者不愿意拥有先进知识和经验的管理人才派往中国;而且中国员工往往没有太多机会进入高层和核心的管理层,这样就妨碍了中国人对于先进管理知识的获得。
这项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什么呢?研究者认为:可以在引进外资中适当地对FDI附加一些要求。这种要求当然就是对FDI质量上的要求,也就是说,“利用FDI也是要挑着用对的。
最后还要说的是:不管对FDI怎样挑着用,政府对待国内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应该是一致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既然都能够挑着要外资了,就说明不用再给外资更多的好处了,利用外资重在质量而不在数量;二是如果不给予内资公平的待遇,不具备竞争力的外资也能由弱变强了,还是要内外一致,才能让外资拿出点“真功夫来看看嘛。不搞内外平等,“利用外资重在质量也只能算是一句空话。
( 责任编辑:xiaobo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