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为增强企业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总结、交流企业管理创新经验,推动企业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定于2005年3月26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2005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搜狐财经为本次大会做独家网络现场报道:
主讲人:蒋黔贵
尊敬的王忠禹副主席,顾秀莲副委员长,尊敬的袁老,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围绕本次大会的主题“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管理创新”,我讲两点意见,供参考。
一、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新阶段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向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管理领域应该怎样全面地理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第一,要从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的角度,大力推进我国企业改革和管理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都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新时期新技术、新产业不断产生,国际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结构升级,催生了许多盈利机会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以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由建立到完善,加入世贸组织要完成最后的过渡,国际竞争态势逼人。新时期新阶段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管理的各种要素都在发生变化,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才能尽快消除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才能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巩固改革的成果,提高质量效益;才能改变企业产品仍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低端的现状,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第二,要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拓宽企业管理创新的领域和途径。
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它的矛头直指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经济与社会不协调,不可持续、难以为继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四项主要内容: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去审视企业的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中,针对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努力拓宽企业管理创新的领域和途径。
一是要继续把改革的难点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一级公司股份化;强化公司治理,增大财务审计透明度,增强管理者对财务真实性的责任及相关的奖惩措施,切实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非核心业务重组转化的形式及有效途径;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探索“绿色GDP时代”的企业管理。绿色GDP是指扣除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后的净产值。我国绿色GDP核算试点工作已经开始,并拟用3—6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GDP体系框架。企业如何实行相应的“绿色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比如实行绿色采购。建立绿色采购标准,绿色供应商认证体系,带动绿色供应链的形成;建立环境会计制度。计算环境综合措施的投入成本,评估经济和环境保护效果,对环境保护活动实行量化管理等。
三是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是各种资源的消耗大户,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责无旁贷。近日,中石油、鞍钢、宝钢、中铝、华能、一汽6家企业联合倡议,全面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活动。内容包括建立由替代、减量、再利用、资源化、系统化等技术构成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推进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建立相应的效益评价体系和成本、物资管理制度等,拉开了全面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指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序幕。
四是注重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的日趋紧张,使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新领域。有人讲,如果企业的无形资产市场价值小于有形资产,就不是优秀企业,因为其有形资产的价值就会流向别人的无形资产。美国1997年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之比是1.6 :1,使他能用无形资产去管理其他国家的有形资产,调用世界范围的优势资源。企业在实现知识化转向,以智力资源替代物质资源,去获得效益增长中,品牌附加值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大力开发的赢利空间。最近我国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旨在通过收购国外高科技产业,实现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和创立国际品牌方向转变,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五是建立和谐的利益分配机制。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但如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确定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并制定出合理的分配办法,目前还处于探索当中。统筹公平与效率,探索要素的优化配置方式,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要素的潜能和边际效率,又要稳妥地处理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六是以积极态度对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组织和跨国公司制订了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并在全球推广认证。有人认为这是他们设置的又一个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目的在于提高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以扭转竞争的不利局面。但另一方面,SA8000在滥用童工、劳动报酬、安全卫生、工作时间等方面对企业提出的劳动保障和管理系统的要求,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确保生产商和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强制性有利于这些要求的落实。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劳动用工、生产组织、薪酬支付、职业安全与健康等制度进行适应性变革,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在企业管理中践行以人为本。
第三,发挥管理创新成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导向性作用。
科学发展观虽然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它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已经和正在指导着企业的实践。一批成功的企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届管理创新成果体现了这方面的进展和突破:
在制度创新方面,武钢通过上市公司反向收购控股大股东资产、实现钢铁主业整体上市;东风汽车选择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开展整体合资合作,都在一级公司股权多元化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上汽集团整合非核心业务资源,通过组建一体化外包的服务供应商,实现非核心业务的一体化管理,走出了公司主辅分离的新路子。
在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资源方面,河南义马煤业集团全力构建煤—电—铝—化—建资源综合利用和延伸系统,发展接续产业和循环经济。新汶矿业集团华丰煤矿通过多种渠道吸引外资、民资,自主推动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初步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实施清洁生产保护环境方面,杭州钢铁集团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实现废汽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构造完整、封闭的生态产业链,厂区物流有序、环境优美,在西子湖畔站稳了脚跟。
在以人为本、统筹效率与公平方面。位于中西部的九州电器集团、乡镇企业起家的万杰集团靠着实施人才制胜、人才兴企战略崛起。鞍钢集团按照“效率优先、突出贡献、注重公平”的原则,针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和科研工作者各自特点,建立起了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
在诚信经营,实现企业内外和谐方面,天铁集团通过制度和合约建立起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信字当头,说到做到,违者加大处罚力度。靠诚信经营实现企业内外和谐,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持续成长。
这些管理创新成果,将在今天上午上半场和下午的会议一一展现给大家的,有的虽然是初步的,它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但是具体、实在,我们要大力进行宣传、推广和应用,发挥他们的导向性作用,引导企业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二、以群众性的管理创新活动为基础,为创建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而努力
这次大会颁发了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如果说,我们十一届审定发布的近700项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是金字塔形的基础,那么“宝华奖”则是这个金字塔的塔尖,代表和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的最高成就和水平。
二十多年前,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宝华同志就开始思考中国特色企业管理问题,他在第一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座谈会上说:“我们要在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洋为中用,一方面古为今用,树立信心、迎头赶上、敢于创新,这样来建立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管理科学。”并在1983年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16字方针,并带领我们在企业改革与管理领域推进着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
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高速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作为后发国家的企业,在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适逢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所遇到的挑战是空前剧烈的。但正是这种复杂多变的舞台造就着一批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宝钢等15户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五年管理创新成果反映出企业成长的轨迹。与此同时,企业对管理知识的渴求空前强烈,西方现代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迅速涌入我国,大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和思路;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进行战略思考时,不断地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宝库中汲取智慧。在管理领域,“西学”与“国粹”渗透,现代与传统交融,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为创建中国式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而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2020年再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都有待于企业管理的进一步创新与突破做支撑。正是基于上述认识,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三家共同发起,提出系统地总结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促进创建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肯定的支持。黄菊副总理批示:促进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的创建,有积极意义。请人庆、荣融同志予以积极支持。尤权副秘书长批示:建议对这一课题研究予以重视和支持。使大家倍受鼓舞。
我们充分认识到,进行这项研究,不同于一般的经验总结,要从系统深入研究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入手,通过挖掘、归纳、提升、梳理、总结几个阶段,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中寻找历史文化渊源;在与西方管理科学进行比较研究中实现理论提升,我们初步认为,最终形成的中国式企业管理框架应同时具备三个标志:一是有中国特色,区别于西方管理而独树一帜;二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在企业的成功实践中得到验证;三是具有全球视野,国际公认,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现在提出创建中国式企业管理科学,只能是处于启动阶段,要起到推动作用,获得最终成果,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也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是一个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我们将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定形成的官产学三结合的平台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热切地欢迎并广泛地吸收一切有志于这项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管理工作者,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研究能力组合,去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李淑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