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为什么中国股市的融资效能如此低下?
其实最近各地热播的《省委书记》中贡书记的一句话更能说明谁更应该为中国股市走到了今天的局面而负责。"没有钱可以找股民"借"吗!"如果连如此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官员,片中的省委书记绝对不是一个贪官污吏但其陈旧的思想,搞起现代金融来,其指导思想只是简单的"没有钱可以找股民"借"!"为什么不找银行呢?银行不好借了,从银行借是要还的!骨子里不过是看中了可以"只借不还"而已,"真的可以做到"只借不还"吗?"为什么从股民手中借,看中了是从全中国"借",为我这一个省。只要我这一个省好了。我有政绩,管他全国怎样?全国,那是中央的事。我们看到政府的大官、大领导的现代金融思想都是这样的,那还不是"上行下效"。中国股
市的造假与恶性圈钱岂不是泛滥成灾。
如果是真"借"到也问题简单了!但从中国股市的资金流通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股市的融资效能极其低下,上市公司十多年实际融资了8000多亿,这8000多亿其中按股权测算有4500亿资产是投资者的,但真正的投资者却付出了23000亿资金的代价!也就是说投资者只有三分之一的钱被"借"到了上市公司。而大量的金钱都消失到了繁杂的中间环节了。
这种效能的低下为什么产生呢?是什么原因?我想也许中国历史中的一些现象会对我们理解这个问题有所帮助。清朝乾隆年间天下大灾,朝廷开仓放粮赈灾,乾隆命刘统勋清查赈灾情况,刘统勋下去后却发现赈灾的官粮能有3成到灾民口中就是相当不错的了,雁过拔毛,七成的赈灾粮款都让中层的各级官员以各种各样的名目填补了各种各样的"亏空",而且发现历朝历代的朝廷赈灾粮款几乎都是这样的比例关系!名为赈灾粮谁又真考虑灾民的利益呢?朝廷想杀了这帮蛀虫但没有这些人办差,赈灾粮就无法到灾民口中。也许这是中国最高层与最低层的对话成本。
同样的这个比例成本我们又在今天的股票市场上看到了,只不过这一次不是朝廷赈灾,这次是政府向股民"借"钱,股民拿出10来只有3最终到上市公司手中,而其中的7就被填充了各种各样的亏空。
看看是不是这样的过程呢?当政府确定利用股市来给国企输血,就"中间层"蜂拥而至,利益所致鼓动政府多圈钱,因为圈钱越多提的承销费越多!而这恰恰与政府所急想吻合。于是"中间层"造假帐、包装就成了合理合法的了!当一元的股票被当作7元卖出的时候!再加一倍14元卖给普通投资者就成合情合理的事情了!原因很简单,政府批准的国企可以1元卖7元"吃肉",我为什么不能"7"元卖"14元"啃骨头呢?最终结果就是投资者连骨头带肉都被瓜分了!政府是想通过股市融资解决国有企业问题,但吃人家的嘴短,还要依靠"中间层"发更多的股票!圈更多的钱!既然政府已经在股市中存在了利益,那么政府管理层的越陷越深就是无法自拔的。为什么中国股市过去"新股上市一跌破发行价"就有政策,就是政策底呢?因为一但"新股发行跌破发行价","中间层"就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了,就有风险了。于是"中间层"就呼唤政府的帮助,而政府往往就会出台政策"做多"……,交易高涨税收就会,交易高涨就会佣金多!交易高涨就会发新股多发的价高。于是这一次一次的轮回中,政策市就形成了,。但谁考虑了股票投资者的利益了呢?
也许中国股市的最终宿命,从政府管理层确定"利用股市解决国企脱困问题"就注定了。"发行股票融资是企业融资手段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金融手段中成本最高昂的一种!"这是经典教科书中早已耳能祥熟的一句话,这句话在今天的中国股市有了一个更特例的案例:发行股票融资8000亿,却制造了20000亿的亏空。是用股民的血汗钱来填补还是政府出资来填补这个大窟窿呢?
因为历史的错误,我们搞错了中国股市,而且目前还在进一步犯严重的错误,由此中国股市变成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吞噬广大社会投资者财富的市场。在我们党以江泽民三个代表伟大思想为指导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时,已经进入了的小康社会的3000万个家庭却被中国股市踢出了小康社会。在这十年中有万亿的社会投资者的真金白银被各种黑洞所吞噬了。
( 责任编辑:周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