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张馨月发自北京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坚,1966年参加工作,曾任江苏省副省长,农业部副部长。他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近35年,每年还要跑十几个省,二三十个县,进村入户作调研。
刘坚认为扶贫工作应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点,要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扶贫的作用,还提出了扶贫政策性银行的构想。《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近日对他进行了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构建和谐社会成为今年的一个关键词,您怎么从扶贫的角度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刘坚:简单来说,如果贫富差距过大,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还会造成心理的失衡,这样社会怎么能和谐呢?因此我觉得,提高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体的素质和生活质量,让他们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应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点。
《第一财经日报》: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应该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刘坚:消除贫困,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去年安排了122亿元的扶贫资金,中央财政今年还会继续增加投入,地方财政每年配套的资金也有30多亿元。其次要紧紧瞄准贫困群体,扶贫工作中不能讲虚话、搞平均主义。还有就是注意提高贫困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第一财经日报》:说到资金问题,我们注意到您在今年的“两会”上建议设立扶贫政策性银行,您构想的政策性银行是什么样的?
刘坚:世界银行是一个扶贫的工具,亚洲开发银行也把扶贫作为一个主要工作。中国的扶贫则是以政府为主导,财政每年都要增加不少投入。其实,信贷资金到户是消除贫困最有效的方式,但是要做到信贷资金到户,中间的成本很高。如何发挥金融信贷在扶贫中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要赋予金融部门政策性的优惠,就像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一样。所以我建议国家搞一些扶贫的政策性银行,或者在现有政策性银行的基础上,赋予它扶贫的任务,同时给它相应政策上的支持。
其实不仅是扶贫问题,现在金融改革相对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资金向农业和农村流,而现在的资金、人才、土地、劳动力是非农化的趋势,应该考虑资金怎么样向农村返流的问题,既要返流给农村,还要让农户能得到,特别是贫困农户得到。
《第一财经日报》:具体来说,如何发挥金融信贷在扶贫中的作用?
刘坚:我们就这个问题搞过一些试点。比如改革贴息方式,建立担保基金。
2003年全国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率大概在1.9%。我曾在江苏专门做过调查,那里的扶贫信贷资金到户率是20%以上,主要就是因为建立了这种担保基金,分担了金融部门的风险。
1亿元的资金如果仅是财政资金,只能发挥1个亿的作用;如果作为担保基金的话,就能够吸引5亿元的信贷资金,放大了资金的效应。在江苏省的具体实践中把委托信用社和扶贫部门合起来做,不但对农户的信誉进行调查,而且钱贷给农户后,还有配套的技术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相结合。这样一来风险分散了,有利于调动信贷部门的积极性。插图/苏益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