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得益于国际油价不知疲倦的猛涨,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近来先后交出两份非常靓丽的成绩单,2004年度报告显示,两者分别净赚1029亿、322.75亿人民币,均创各自历史最好水平。面对近乎脱缰的原油价格,应该说消费者苦恼、生产者窃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据媒体透露,近日中石化一位内部人士也向媒体倒苦水,直呼赚得不过瘾,称公司去年因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管制而损失200亿元左右利润,中石化为平抑国内油价做出了巨大贡献。
先不谈200亿元的数据是否准确,中石化此位人士“抱怨”的少赚乍看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如果没有2001年国家计委颁布的成品油零售价8%的涨停板限制,凭借中石化和中石油在国内石油市场的寡头垄断地位,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让成品油大涨一番,赚得也肯定比现在多。但这位人士恰恰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它们漂亮的成绩单是在垄断地位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这个前提条件,一切数据都只是空谈。
作为行政性垄断的产物,在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制尚未正式形成和启动的情形下,当油价剧烈震荡时熨平其波动,充当缓冲器是国家赋予中石油、中石化们的基本职能之一,职责范围内的事怎能说成是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国家将石油垄断权交给了张石化、李石化,相信它们也能做出同样“巨大”的贡献。况且,垄断在技术上是无效率的,亚当·斯密早在200多年前就给垄断下了这样的诊断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人均产值、平均每桶开采成本等核心指标方面,国内石油巨头们与BP、埃克森美孚等国际石油大鳄相比,仍有相当差距。如果张石化、李石化的技术效率更高,贡献岂不是更大?
由于行政性垄断将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以及一些寻租方面的损失,会严重地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形成巨大的社会福利成本。对于垄断所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近几年国内一些学者做了此方面的定量研究,得出了我国行政垄断性行业的总福利成本大约占1997-2000年平均GNP(79720亿元)的2.75%;比例最高的垄断性行业是金融,占GNP的0.63%;其中石油业大约为322亿,约占GNP的0.4%。与此损失相比,中石化少赚的200亿元又何足挂齿。这些垄断行业财务报表巨额的净利润背后,对应的是消费者所承担的巨大社会福利成本。
包括石油资源等在内的一切自然资源都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产,属国家所有。但由于行政的介入和垄断的形成,使得原本属于消费者的大量剩余向生产者剩余转化,这也同时造就了中石油、中石化的暴利业绩。国家对成品油的价格管制,实质上是使目前石油行业富裕的生产者剩余适当的向消费者剩余回流一点,让分配制度在全社会稍显公平一些,怎能觉得赚得不太爽?又怎能说是为平抑油价做出巨大贡献呢?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