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年初还风光无限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如今已成明日黄花。2004年10月第一只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面世,今年2月,四大行加入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人民币理财产品红极一时,但是现在,各家银行纷纷停止了理财产品的销售。被赞为金融创新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从诞生到衰落,前后仅仅半年时间,个中原因值得银行好好反思一下。
先来分析一下人民币理财产品红火的原因。客户喜爱人民币理财产品,看中的是它的收益率。去年第四季度推出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1年期收益率基本上达到了3%,银行有保底承诺,而且所得收益不用交税。当时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98%,而且还要缴纳利息税。所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往往在销售当天就被抢购一空。
但银行销售的热情显然不是冲着管理费去的,因为很多银行收取的管理费很低,仅为2‰,有些银行甚至不收管理费。银行看中的是客户资源、存款资源。早期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无一例外地搭配了存款要求,光大阳光理财产品的搭售比例为6:4,即客户用10万元购买理财产品,必须把4万元存为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另外6万元购买理财产品。由此可见,银行力推人民币理财产品只是个招牌,真正的目的是揽存与争夺客户。其他银行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也纷纷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当四大银行加入到这个战团中来以后,人民币理财产品便达到了颠峰。
再来分析一下人民币理财产品衰落的原因。原因之一是中国银监会出台了一个规范文件,规定“产品收益率不能盲目攀比”、“人民币理财产品不能搭售存款”、“明确风险提示”。银行对客户收益的承诺也由“固定收益”变为“预期收益”,客户自然降低了购买欲望,同时由于不能搭售存款,银行也失去了以往的积极性。但这不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停售的根本原因,停售的根本原因是今年3月份央行降低了超额存款准备金率。3月17日,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1.62%降到现在的0.99%,一方面央行票据的利率和金融债券的利率随之下降,另一方面,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而释放出来的大量资金涌入银行间市场,这直接导致整个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大幅下降,以购买央行票据和金融债券为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然要随之降低。各家银行在3月下旬推出的理财产品,1年期收益率已经降至2.2%的水平,与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基本相当,这几乎对人民币理财产品形成了致命打击。
反思一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大起大落,不难发现,我国的商业银行还没有脱离低层次同质竞争的窘境。人民币理财产品之所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原因在于其高度同质化。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同小异,竞争手段单一,只是在提高收益率上下功夫,大打价格战,并且各家银行都把理财产品作为揽存的手段,这是非常典型的低层次同质化竞争。令人担心的是,这种竞争,不仅毫无效率,而且还要消耗银行的大量资源,增加营运成本,削弱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银行在差异化产品设计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还是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例,可以在投资期限方面更灵活一点,在投资对象、投资结构方面更多元化一点。现在,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银行要认真吸取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上的教训,避免将来推出一批同质化的基金,否则可能展开新一轮恶性竞争。
( 责任编辑:姜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