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4月10日下午,北京律师张显峰向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及国家质检总局公开致函,希望取消“南极人”保暖内衣等问题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并对中国名牌评选是“扶优”还是“扶劣”,提出质疑。(4月11日《新京报》)
南极人此前“出事了”,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比如,今年3月21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抽查报告就称,上海南极人纺织品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极人”牌棉绒内衣色牢度不合格。
尽管南极人有质量问题,南极人还是要作为中国名牌产品。先听听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负责人怎么说,去年有南极人等7大品牌入选中国名牌,按照规定,这些产品的中国名牌称号有效期将为3年。这样一来,会不会取消南极人保暖内衣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就很难说了。
这位北京律师态度很强烈,明确表示,“如果相关部门60天之内不给回复,我将保留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其实,我觉得,最闹心的并不是到底让不让南极人从中国名牌中“下课”,令我愤愤不平的是,这名牌评选到底谁最有发言权?难道市场在名牌评选中也能失去意义吗?
种种事实表明,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名推委”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名牌产品评选的“唯一机构”。“名推委”这样的机构,有专家就认为,质检总局组织这样的名牌评选机构,没有法律依据,不符合行政许可的规定,只是他们私自设置的东西。而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尚无政府授权评选国家名牌产品的机构,国外类似的活动只限于民间组织进行。
像“名推委”这样的机构,并非是完全的市场主体组织,它还未能真正脱掉“二级政府”。这样,企业要想获得名牌“赐封”,并不是把精力盯着质量、盯着满足消费者上,而是盯着政府公关上。有商家是这样评价的:“上了名牌榜,当地政府发奖金,而钱早已预先用到北京搞公关了”。可见,当前这样的名牌评选之祸,祸害消费者,祸害市场,还能产生权力寻租之类的腐败行为,实在不可轻视。
此次北京律师质疑“中国名牌”评选,应该给相关部门拉响警钟了。对一种产品,经过市场运行检验,每一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判断。我就纳闷了,为什么要政府的信誉为企业担保呢?如果产品有质量问题,不也就给政府的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吗?而长此以往,究竟还有多少人能相信名牌本应赋含的价值呢?
对于企业来说,拼着往“名牌榜”挤,为的就是利益。成了名牌,可以享受有关技术经济政策优惠,享受产品免检待遇等等。依我看,这就是行政行为对市场的不良干扰,给公平的市场竞争带来不利的影响。真正消费者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名牌”,还得看市场选择的结果。
在健康的市场经济下,最终也只有那些有较强的竞争力、广泛的市场占有率以及较高的品牌质量认同感的产品,才能成为真正的“名牌”。当前如果不能实现由纯粹的市场中介机构来对品牌进行评选,这样的“名牌”评定,实在不是个滋味。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