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2005年4月17由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第一财经日报》与《市场观察·媒介》杂志 、和讯网联手打造的2005中国财经媒体运营高峰论坛在北京天伦王朝饭店隆重举行。旨 在为财经类媒体提供一个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共同探讨财经类媒体的生存模式和发展 战略;搜狐网作为本次论坛的独家媒体战略合作伙伴,同时财经频道为此次高峰论坛提供独家网络直播:
主持人:
下面有请CMG美铭传播集团董事长王李璐瑒。
李璐瑒:
投资经验不如说久病成医,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发言,在我看来是这几年中国财经媒体最全的机会。在传媒的投资和购买体育产业我们做了十年。在座有这么多的老师,我们以什么角色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讲跨媒体的运营价值和投资价值。我们一直以做广告代理商的角色,选择媒体做广告的角色。包括我们做媒体也很长时间,也从研究从业人员的角度看待跨媒体的运营价值和投资价值。
为什么需要跨媒体呢?我简单理解一下我们高总的意思,财经媒体现在有第一财经的电视频道,现在还没有上星,我们有第一财经日报,但也是刚刚开始。我相信完全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比如收购的方式来收购现有的在国内已经做的比较好的企业,专业的财经杂志,或者更好的方法。同时第一财经日报在周末是不是在周末还以财经人士生活为主,我们可以看到CNBC在中国周末主要是做高尔夫等生活的话题。财经人的生活也是很好的探讨板块,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做成周末的报纸。这是关于第一财经的。
从我们这个角度来讲,为什么跨媒体,我对跨媒体也有很多的看法。跨地区有一个代表,跨内容,像广电有很多频道,生活、娱乐、体育,也是跨内容。跨形态,对于这些媒体来讲,现在上海有电视、广播,甚至有做动漫的频道。关于跨媒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的理解,对于消费者来讲、广告代理商来讲,对于从业人员来讲,我们是否真的需要跨媒体,我们从品牌价值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我们知道跨媒体可以降低采编制造的成本,或者是增加一些关联性,管理的成本也会大大的降低。对于《第一财经日报》和高主任来讲,希望有《第一财经日报》统一队伍,把所有第一财经的资源消化掉。我想有很多的在财经媒体行业里面,刚才已经有那么多的代表也讲了,现在有个人博客的网站反映都非常的好,这是需要重视的方向。如果一些投资人你是老板或者总编,你就要考虑我一定要做这样的东西,不主流也没有关系。到底为什么要做跨媒体,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对人士也是有差异的。实际上从我们的经验来讲,运营才是实现跨媒体经营的基础,当然也要看刚才财务的分析。对于独立项目的分析是可以的,跨媒体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运营来讲。第一财经是国内第一个试图开始做跨媒体经营的机构,无论是《21世纪经济报道》还是《经济观察报》、《中国企业家》这样的媒体,他们主要是依照传统的方式在做经营。我们对传媒的理解主要有三个指标: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品牌的风格。
到现在为止,我看到中国最具有智慧的传媒人还是基于财经媒体,今天有这么多的代表,表明这个圈子需要有一定的认同度。我甚至想为什么刘州伟从广州过来。这个行业刚才也说了,不能在存量的基础上看待这个问题,但圈子的认同度还是非常重要的。南方报业甚至在做娱乐性体育媒体的时候,都要讲国际记者协会两个要点,捍卫真实报道的权利,第二是公平监督的立场。《第一财经日报》创刊的时候,我跟行内有一些探讨,说花两个亿,在上海做一个普通日报以前花一个亿就可以了,像《经营报》基本上可以实现自己造血。像《第一财经日报》出生在“自然灾害”时期,各方面的成本都提高了。对这三个集团来讲,还是国资和党资,真正亏这些钱没有关系,但要从股东收益的角度考虑。真正在座财经界的代表和网站,除了三大门户网站之外,我没有上过其他财经类的网站,我知道《金融街》上市,我不算一个太老的人,还是经常上网,但经常上的都是三大门户网站。
刚才讲了CNBC做法也好,我相信综合通信社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都在做采编的工作,没有原创的东西。这不是政策的问题,是加工方法的问题。就算现在放开了有采访权,他们是否会这样做,刚才刘峻讲了,不会,成本太高了。但原创的东西始终需要,所以传统媒体的形态一定需要。跨媒体运营的难点,普遍意义上的跨媒体运营的难点大家都已经清楚了,我不想举一些例子,包括TOM、白马等综合性的媒体,他们现在真正整合的效果都低于他们的期望,因为这里边每一个媒体的价值是相对独立的。如果仅仅通过品牌统一的话,类似像TOM,本质上并没有帮助。我以前公司有一个同事后来在TOM做了一段整合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他觉得很难。白马也做了一些整合销售的工作,在世界杯时候报纸、杂志、路外、电视广告统一打包销售,其实这不是成熟的做法,实际上真是蛮难的做法。这里面最重要就是品牌价值的维护和提升,品牌任何一分的增长都来得很不容易。但对于一个媒体来讲,任何一个负面的影响都是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而且负面的效果是很容易获得的,所以跨媒体、跨产业运作,我们对品牌价值方面的维护是非常关键的。
跨媒体经营的前景,股权结构、经营班子内容结合与建立性、战略是基本投资人都会考虑的事情。股权结构为什么放在第一位呢?现在第一财经可能股权结构有一些不太一样,你母公司是从国有媒体控股独立的公司,《第一财经日报》三个合作的公司股权结构是不同的,这对于新的媒体要搞投资的话,这方面假如可以寻找到更好的科学的解决办法,在经营方向、策略上会容易产生矛盾。不是说你们现在就有矛盾,而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最重要来讲还是后面讲的品牌增值。跨媒体来讲,你每办一个独立的媒体,品牌增值带来根本的价值最重要的是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对于这方面来讲,从专业性,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现阶段来讲,收购是对财经媒体最重要的手段。这么多媒体的产品,这么多的人才,如果在现阶段不能把这么多媒体的形态融合起来的话,在时间成本上是过高的。实际上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全媒体”,现在讲跨媒体,我认为跨媒体是未来媒体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整合、消化。对于全媒体来讲主要是解决客户的需求,解决客户哪方面需求呢?前面专家和《第一财经日报》高总讲过了,大家看的也比较清楚了。这个阶段到2008年:
1、家庭娱乐中心,第一个功能就是收看电视节目,当然是数字和互动的。第二,个人的教育、游戏的终端,当然也是互动的。第三是家庭消费和服务资讯的搜索和点播的功能。
2、商务的资讯中心。办公桌上的桌面系统,像MSN等商业功能非常发达。还有新闻专业的搜索,包括像GOOGLE的使用。第三就是商业资讯的搜索。
3、个人消费资讯与并购服务的功能。基本上就是首持的终端。
4、户外的资讯。
(1)户外广告。比如白马有风神榜等。
(2)封闭广告。比如公告车、私家车、火车、飞机。还有消费类的,酒店、酒吧、楼宇。
这两个问题面临困难都是有的,封闭的渠道需要提供节目,现在的媒体就是主要的提供机构,还有节目版权的问题,也就是收费的问题。当然华尔街老人现在也看华尔街日报,虽然他们老了,但也是比较有消费能力的人群。
现在媒体是瞻前顾后的状态,以前利益要考虑,未来还需要观察和思考,对于在座每一个从事传媒和财经媒体的同仁来说,这既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又是一个很坏的时代。我希望我们有机会可以跟在座的各位为了推动未来的媒体发展作出我们自己的一些贡献。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