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11日《上海房贷新政不适合北京》一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报读者郑学诚撰文对抑制房价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建议1万元每平方米的房子贷款比例70%,1.5万元每平方米的贷款比例60%,以此比例递减
贷款比例递减抑制房价
笔者是从事高级人才咨询工作的,据了解目前国际游动资本在以上海为重点的投资行为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都是极为可观的,几乎没有一家外国投资银行不在招兵买马,寻找房地产投资人才。
抑制房价不能只盯买家
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内开始采取了不少抑制房价的对策,包括提高利率、征收短期交易增值税、提高土地供应量等。但是从最近2、3个月里上海房价飙升,个别楼盘单位价格突破每平方米8万元人民币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办法效果有限。此外,几乎所有报道都将如何抑制房价的问题推到买家身上,似乎买家是操纵房价的主导因素。其实,只要仔细看一看有关楼市黑幕的报道,问题基本上出在开发商和银行两个方面。但是加利息也好,提高税收也好,基本都是针对广大的消费群体,却偏偏让开发商和银行逃脱关系。于是,各种抑制房价的政策出台后,房价继续上升,却乐了开发商,因为建房的成本基本没有变,高出的房价都是利润。银行也是一样,老百姓多付的利息也是利润。
笔者认为,和其他商品一样,房地产业的基本动力在于供需关系。但是和其他商品不一样的是,由于房地产的规模巨大,银行贷款是决定房地产业的关键,更确切地讲是贷款的杠杆作用极为重要。如果仅仅调整利率,那每个人都要额外付出,包括真正需要购房的低收入阶层。如果只是提高土地供应量,主要受益的还是那些有能力和关系将土地囤积起来慢慢开发的开发商。
让开发商担负高价房成本
笔者建议不妨采用贷款比例递减制抑制房价。以上海为例,目前市区平均房价大约每平方米1万元人民币,最高已经到了每平方米8万元人民币。可以采取一个公式:每平方米1万元人民币的房子贷款比例70%,1万5千元人民币贷款比例60%,以此比例递减,高于4万5千元人民币不再贷款。一方面开发商如果要建高价房就要靠自己担负资金成本,一方面高价房的购买群体肯定较小,开发商的风险就会大大提升。如此运用贷款杠杆比例,自然会达到抑制房价、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的作用。不同城市可以根据当地房价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定期对这种贷款比例公式调整。 郑学诚
编者的话:
近期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意图打压房价,房贷新政引发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强烈反响。不过,发改委刚刚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一季度35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8%,房价依然居高不下。很多人认为央行措施未能有效抑制房价,对于如何抑制房价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究竟哪个方案更符合目前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还值得讨论,但是这些建议也许值得相关管理机构借鉴研究。希望这些声音能给过热的房价添加些许凉意。欢迎读者继续加入这个讨论中。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