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近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在攀升至60美元/桶的新高价(大洋网4月8日)后逢顶回落,目前价格在53.1美元/桶附近震荡徘徊(中新网4月12日),这对由于国内油价上调而叫苦不迭的普通市民来说自然是个利好消息。看看最近新闻,政府部门为油价忧心重重、担心市场“无形之手”抹杀了经济政绩;大大小小企业尤其是炼油企业大呼“吃不消”,大有不堪重负之感。依笔者看来,国际油价是高,但影响是否有宣传的那么大值得怀疑。因为单纯以国际油价上涨多少来判定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至少存在以下四个误区。
一、期货现货价格不分。目前热炒的国际油价逼近60美元(/桶)大关实际上指的是期货价格,一般人士都知道,期货价格代表的是合约双方就未来某一时间和地点成交一定量商品所约定的价格,与现货价格有着本质的区别。据新华网消息,就在发改委石油调价前期,纽约WTI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47.4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平均为45美元/桶,平均低于期货价格约8美元/桶。而我国目前的石油采购基本上是采用现货方式,也就是说国内石油进口成本应该以现货价格来计算,而不能以热炒的期货价格核算。
二、石油质量等级不分。国际石油价格高是一个整体化、一般化现象,就石油这一产品本身而言,存在不同的质量等级,级别间价格差异很大,好的可以达到50多美元/桶,差的也就二三十美元/桶。究竟国内石油生产商进口的是哪一质量等级的石油,社会群众自然不知晓,所以动辄以国际通行的油价来估算成本依据可不可靠值得商榷。据有关人士透漏,国内石油进口的质量等级价格多集中在三四十美元间,也就是说价值50多美元/桶的高质量石油进口量并不大,那么进口的是低质量原油却拿高质量原油的价格宣称成本剧增意欲何为呢?
三、无视国内石油供给。我国虽是石油消费大国,但国内的石油供应量也并非小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石油进口量只占国内总消费量的40%左右,也就是说国内成品油供应主体依赖的仍是国内石油的开采、冶炼。那么国际油价的上涨,国内石油生产商真正承受的又有多少呢?目前宣传、制定政策动辄就是国际油价上涨多少多少,而丝毫不见对石油价格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传导的剖析。而实际上国际油价走高对国内石油生产商的影响并非有宣传的那么大,成本上涨的压力并非有生产商所宣称的那么强。
四、为成本增加寻找“脱辞”。在前段时间在国际石油价格一路上涨的背景下,发改委以石油企业成本增加压力大为由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实际上炼油企业成本增加一定是全归责于国际油价上涨吗?成本增加难道就没有企业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前段时间审理的中航油巨亏事件所昭示的石油企业制度虚设,领导决策随意性强不也是企业成本长期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吗?企业宣称石油价格高涨无疑是为其成本激增找到了最好的“脱辞”。
或许还有一点更足以说明问题,去年在国际原油价格长时间保持高位的情况下,中国石化去年的净利润仍然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22亿元,增长接近70%(新浪财经4月2日)。70%的利润率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率约60个百分点。认清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总有那么些人会乐此不疲地热炒油价高涨了。
( 责任编辑:沈亚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