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需要的东西,价格就会上升,就可以投资;中国出产的制成品,价格就会下跌,就要沽出。投资者在投资货币、选股、选地区或选基金与投资工具时,都要考虑中国因素。
过去几个世纪都有投资狂潮出现,就如上世纪70年代的黄金劲升近4倍至1980年的850美元一盎司;日股暴升至1990年的38000点,市盈率甚至高达80多倍;90年代美国的科技股10年升逾10倍。那么,21世纪究竟哪个地区、哪类投资工具会受惠而水涨船高?全球的资金又会流向哪里呢?
中国股市会与经济增长同步 如今,大家已看到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过去5年,B股、H股出现3年大升,共涨了约3.8倍。当然,A股反而在最近见6年新低。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主要原因是中国金融市场的结构问题,其中一个主因是中国有A股、H股、B股、红筹股等太多类型股票,其中的价格差别使得资金不能集中,造成不同类型股票价格此起彼落,资金不断换马。不过,如果出现H股、A股同时发行的股票,同时A股与H股的差价逐步收窄,就不会造成A股溢价高而表现不振的现象,A股与H股还会产生正面的影响。最终在A、H股价格差别不大时,相信中国股市会继续与经济增长同步,一如房地产的价格与经济同步向上。A股只是等待东风,即金融开放及放宽外汇管制的政策实行而已。
理论上而言,若中国怕太多资金涌入、迫使人民币升值而加快批准QDII,那么,H股将来应比A股价格更高,因为H股是国内外投资者都可以投资的。至于B股就不会如此,全因为B股市场已愈来愈小,又没有新股上市,因而引力不断下降。
由于有中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笔者认为,中国股票的市盈率升至日本80倍的水平也不为奇,因为中国人的储蓄率较高,况且国内大部分散户喜欢一窝蜂投资,等股市涨到浪顶才放心入市,所以倒不如现在把握大牛市的调整机会入市。
通过资源股、新兴市场间接投资中国
近期油价突破57美元的高位,部分原因是对冲基金及其他投资者对石油期货的投机所致。但由于中国、东欧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工业化,对能源的需求有增无减,石油价格很可能不断创新高。
今年3月1日,美国石油期货市场净长仓合约为6万张(即6000万桶),已接近去年3月及5月8万张净长仓合约之高位。笔者相信,油价在40-50美元/桶已有长期的支持,能否长期处于50-60美元/桶则视乎美国的加息幅度、美国经济放缓速度及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对能源的需求。由于不少石油股是根据约41美元/桶的油价定价的,若油价长期保持50-60美元/桶,其市盈率也只有13倍左右,因此,石油股及投资石油的基金未来仍有颇大上升空间。
此外,其他能源如核能发电最需要的铀也受到追捧,其价格由2000年至今已上升了一倍,达22美元/磅,今后似乎还会更高。澳大利亚一家生产铀的公司 Paladin Resources Ltd因为在非洲开发了一个新铀矿,股价暴升10倍。生产铀的公司也开始进行并购活动,如拥有全球40%铀矿的澳洲公司 WMC Resources Ltd盛传被BHP Billiton PLC以70亿美元收购,令不少此类矿产公司股价发生异动。
只要美国经济保持增长、中国经济不因宏观调控而明显放慢、美元大势向下,东欧、印尼及拉美等市场仍值得投资,因为这里的国家资源丰富,全球尤其是中国需求(图1-2)使当地股市、汇率及经济皆拾级而上。不过由于今年首季它们已上升了不少,可以在第二、三季度调整后的低位入市。
不少向中国供应物料的亚洲中小型企业,也因中国经济增长受惠,譬如由于产品适合在中国加工后出口,不少日本中小型企业的盈利大幅跳升,因此,此类股票也可以投资。总之,中国需要的东西,价格就会上升,就可以投资;中国出产的制成品,价格就会下跌,就要沽出。投资者在投资货币、选股、选地区或选基金与投资工具时,都要考虑中国因素。
三大投资风险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不明朗因素较少,故全球股市应呈碟型走势,调整幅度不会太大。今年的投资风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美利率大幅上升,超过预期。过去3年,由于美息低企导致资金外流投资,全球硬资产(Hard Asset)纷纷升值,欧美、中国的房地产及黄金、资源、矿产等实物价格不断暴升。但如果美国今年加息幅度超过通胀率,市场震荡就会较大,宜减持股票。我们估计,到第二、三季,加息后美国经济应会放慢,届时调整才是入市良机。
--美元急跌。这会使各国央行不敢继续购入美元资产,美国政府便要发行高息债券吸引资金;高息会拖慢美国、中国及全球经济增长,对中国、新兴市场、能源及资源股票等亦短期不利(图3-4)。不过,若美元下半年在加息预期见顶后再缓慢下跌,对所有外币、资源价格尤其是黄金更有利,新兴市场仍会受惠。
--全球工业生产及经济增长放慢。在加息及2004年的高基数下,估计全球大部分国家2005年GDP增长普遍放慢,由去年平均为4.6%跌至3.2-3.6%,不少矿产价格也会下调(表1),届时就要减持能源、矿产及新兴市场的股票或基金,未入市者可把握第二、三季的低位入市。
( 责任编辑:胡晓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