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新网4月21日电 据《解放日报》报道,据了解,最初发布“高露洁可能含致癌物质”消息的,是美国一家非官方癌症研究中心,而“苏丹红”警告却是由英国食品标准署发出的。对于事关公众食品安全的重大警示,中外都明确必须由政府权威部门发布。
为什么一项尚无定论的科学研究,会在中国演变成公众对一种牙膏的不信任?“少数媒体缺乏责任片面推动,是一个原因。”上海大学社会学系顾骏教授说。前些时候,“SKⅡ含腐蚀性”的消息一度被传播得沸沸扬扬,最后判定宝洁公司的只是虚假广告,其成分全部合格。
不确定的害怕是最大的害怕
据悉,在多家大卖场尽管高露洁牙膏虽未撤柜,但销售已明显减少。家乐福公关部王先生说,已有少数顾客退还了所购高露洁。为什么一点“风吹草动”,在大众中就如此容易引起反响?
顾骏教授认为,根本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对环境恶化的担心。全球不断有新的化合物、生成物出现,也许其中有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只是依靠现有科学手段尚不可知,警报随时可能因新的发现而响起。二是“对不确定性的害怕是最大的害怕”。所谓高露洁含有的三氯生,碰到氯水可生成致癌物质哥罗芳,本身就是一个很含糊的说法,用多少量、用多少时间可能致癌,没有人知道,也没有权威机构来证实或证伪。“政府部门有责任尽快消除这种不确定性。”
“两不管”造成反应滞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说,检测手段上应该不存在问题,造成滞后的可能是“两不管”。在我国,对于物品安全性,只有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质监总局有权发布,凡涉及进入人体或接触人体的,应该归前者管,其余属于后者范畴。
但实际操作中,像牙膏、容易引起皮肤不适的服装等“边缘物品”,究竟由谁管没有定论,往往会出现“两不管”真空。“等出了事情,再协调谁负责,时间就耽搁了。”目前,国家质监总局已宣布对含有三氯生的洗洁用品会否致癌开展调研。
消息的“正主”澄清事实
新华社报道称,从17日开始,中国媒体为“国外研究发现部分牙膏、洗手液、洗面奶等抗菌清洁用品因含有化学物质三氯生可能致癌”的消息炸开了锅。然而19日,消息的“正主”、取得这一“发现”的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的助理教授彼得·威克斯兰在一家地方报纸上澄清说,他没有说过抗菌化学物质三氯生有潜在的健康危险,会必然导致癌症,人们没必要担心。
他说,他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水处理工厂的化学反应,并对家庭每天使用的含三氯生的产品有产生三氯甲烷的潜在可能发出警告,但研究者并不确定每次都会发生这样的化学反应,而三氯甲烷能否被人吸入或通过皮肤渗入也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他表示,媒体的报道太急于做出推论了,对他的报告提出的潜在健康危险断章取义,以讹传讹之下事实越来越片面,结论也越来越可怕。
彼得·威克斯兰说,他搜索网页后发现,法国和中国都转载了这个“不科学的故事版本”。英美主流媒体都没有报道这个“故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英国药品及健康管理法规署等政府管理机构也未提出相关警告。(诸巍 顾泳 彭薇 李丹丹)
( 责任编辑:马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