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邓聿文
在一般人印象中,我国居民倾向于储蓄而不倾向于负债消费,然而,最近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统计打破了这一固定看法。统计显示,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高于欧美家庭。具体来说,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55%和122%,青岛、杭州和深圳等中等城市的居民家庭债务比例也平均达到了90%左右。而在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国家,2003年的个人平均负债比例则只在115%。
京沪市民负债高于欧美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尽管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居民的家庭负债都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负债消费意味着人们看好未来经济发展,但是,我们的GDP毕竟才刚刚迈上人均1000美元的门槛,即使以北京为例,2003年职工的平均收入也才1.3万元人民币多一点,过度的高负债消费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崇尚节俭、量入为出。负债消费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晚期才逐渐兴起的,当时国家为了启动内需,鼓励居民进行消费。此外,由于银行对个人信贷的资信、支付能力的审查并不规范,客观上也影响了居民的信贷消费。而中国城市居民的个人信贷消费主要还是房地产,所以地产商的不规范经营行为和巨额利润,也是影响居民负债消费房地产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因素不能不提,这就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对中国的侵蚀。中国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是在20世纪后期全球化与后现代消费社会的背景下进行的。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全球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外来消费文化借助商品、广告、媒体的时尚视觉叙事等,对社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一代,传统的消费观正在被适度奢侈和透支的理念所取代,“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引领负债消费潮流。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适度负债消费有利于刺激经济增长,然而,从长期来看,家庭高负债能够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也是有条件的,这就是需要存在一个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美国有这套体系,所以它的高负债消费至今没出什么大问题。但中国不同,我们无论是国民的收入水平,还是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全社会的公共教育体系和信用制度,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的保障体系正在建立之中,社会信用体系并不完善,缺乏家庭高负债的基础,故而消费者在承受债务能力方面比起欧美国家来要弱得多。
另外,对银行和社会来说,如果大中城市出现大量因无法还贷而无家可归的人,那么,银行可能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安定也可能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个人均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消费主义的盛行会在国家还未强大时就过早消耗掉继续发展的资本。
由此来看,对居民过度负债消费的控制实际上也就是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危机的控制。从根本上说,纸醉金迷的消费主义侵蚀着国家求富求强的能力。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流行于中国的负债消费倾向保持应有的警惕。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消费”,共找到
42132346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