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4月下旬以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5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后,很多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趋于过热,央行提高利率的可能性在加大。
其中,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指出,如果下一步的统计数据仍显示经济活跃或有通胀态势,今年二季度小幅升息的可能性将大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军也说,如果有加息举措,上半年将是有利的时机,“因为政策都具有一定的时滞,需要时间来形成预期从而引导市场。”另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一项调查,有2/3的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6个月内,应进一步调高利率。
一般来说,企业都有银行贷款,一旦利率提高,他们的利息支出将增加,投资热情就会降低。正因为如此,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的信条中,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抑制经济过热。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央行的决策者会“照章办事”么?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三个因素会使这样的意图面临困难和失败。
首先是提高利率对购房者的影响。记性不坏的人一定记得,去年10月29日和今年3月16日,在央行提高存贷款利率和房贷利率之后,广大购房者出现了怎样的反应。“两年前我按银行的利息贷款买了房,怎么在还贷的过程中,利息说涨就涨……”“我们这样只买一套房子自己住的双职工家庭都快撑不住了,交不起按揭了……”类似的抱怨不绝于耳,甚至逐渐形成了批评央行破坏民生安定、影响社会和谐的声浪。对此,相信决策者不会无动于衷。
除此之外,提高利率还会对外汇储备产生影响。目前为止,我国的外汇储备已接近6600亿美元。为了购买外汇储备,央行必须发行货币。为了避免通货膨胀,央行又不得不以“票据”的形式将这些货币购回--这样的央行票据目前已达到11000多亿元(占GDP8.1%)。这些央行票据必须支付利息,如果利率提高,央行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也会增加。
更重要的是,利率提高会吸引国外资金进一步流入,使抑制投资的效果被抵消。类似的情况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曾经出现过。当时东南亚经济也出现了投资热潮,各国也是采用央行票据的方式回笼货币,但由于举债拉高了市场利率,更多的外资涌入,经济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
基于上述因素,可以预见,央行对提高利率一定非常谨慎,如果加息,幅度也会很小。而即使央行敢于大幅度加息,也同样无法遏制经济过热的趋势。问题的关键是,过热的根源不在利率,而在汇率。当汇率被低估时,国内商品和资产的价格就会相对便宜,国外资金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购买,这就是经济过热的根本原因。至于汇率被低估的判断依据,简单地说,就在于不断攀升的外汇储备--这一点的详细原理需要另文说明。
总之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不调整被低估的汇率,加息无法解决当前的经济过热问题。如果大家坚持认为,呼吁人民币升值是一种阴谋,人民币汇率固守的时间越长越能体现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那么接下去,就等着看发改委整治“盲目投资”的高明手段吧。
( 责任编辑:胡晓波 )